「奔走忙碌了幾日,總算是將賀大人此次所要數量的粗糧湊了個齊備,分批往這裡運,這是我家中的一些存貨,家中父親命我親自押運過來。」
蘇文宣道,「賀大人拿來交換的精糧品質不錯,又是為了賑災救濟百姓,家中父親和幾位叔伯商量之後,決定讓出應得的利,再補貼上一些,按照一斤精糧換四斤粗糧的價格,足量兌換。」
「考慮到這是賑災所用的糧食,運送到這裡之後要立刻拿來救濟災民,便將棒子粒兒碾碎成棒子糝,糙米脫殼,方面蒸煮,也免去了一道工序。」
「此外,我們蘇家再額外捐贈出糧五千斤,作為救助災民所用,糧食數額實在不多,但眼下各處缺糧,能抽出這些也頗為困難,我們蘇家也算是盡了力,勉強算是為賑災之事略盡一些綿薄之力。」
「蘇家心懷大義,令人佩服。」三殿下衝蘇文宣拱手,「蘇公子此行辛苦,待蘇公子回去之後,也代本殿下像令尊及家中長輩表示感。」
「三殿下言重了,我蘇家原是商賈之家,承蒙歷代聖上治國有方,我蘇家也得以存活數百年,蘇家上下均是仰慕天恩,更是想尋上許多機會報效一二。」
蘇文宣回了一禮,「再者,此次之事之所以能這般乾脆果斷的答應下來,也有賀大人的緣故,上次賀大人救得我的性命,如此大恩大德,自然需結草銜環相報。」
在來洪鄭府的路上時,三殿下便從賀嚴修的口中聽聞過有關他與蘇文宣之事,眼下見這蘇文宣年歲不過與賀嚴修相當,卻也同樣謙遜有禮,辦事妥當,對其印象更佳。
寒暄一陣,三殿下和賀嚴修著人查驗接收蘇文宣運送來的這批糧食。
分量足,質地佳,且如蘇文宣所說,已經進行了脫殼碾碎處理,可以直接淘洗下鍋。
收到的糧食數量登記在冊,並分發配送糧食到各處。
在經過大半日的功夫後,傍晚時分,以洪鄭府城為中心,糙米粥、棒子糝粥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開來,慢慢向周邊區域蔓延。
飯食香也就算了,熬粥的大鍋也從最初一個地方一口,變成了一個地方三口、四口,碗中給的粥也更稠,更滿,排隊領取飯食的速度明顯更快。
原本等上兩日才能領到飯食,已經餓得搖搖欲墜,連走路都困難的難民,在排隊半日後終於能夠吃到香噴噴,熱乎乎的稠粥,激動的淚流滿面,衝著那些熬粥施粥的衙差或者士兵們止不住地磕頭,「謝謝,謝謝。」
「要謝還是要謝咱們當今聖上和前來督辦此事的三殿下和賀大人等人,託了他們的福,咱們洪鄭府的百姓們才有一口飯吃,不至於餓死呢。」負責施粥的衙差感慨道。
也有人跟著附和,「是啊,我看三殿下和賀大人等人每日進進出出,忙碌的很,飯吃不好,覺睡不穩的,都是為了咱們百姓。」…
「我看他們一日三頓飯也都在粥棚這裡吃,粗瓷碗,棒子糝粥,完全沒有半分的架子,當真是好官呢。」
「咱們洪鄭府的百姓能遇到這樣的官著實是咱們的造化,咱們可得好好謝謝人家!」
「待這洪水全都退散,能過正常日子了,我給他們立長生碑,日日燒香,保佑三殿下和賀大人長命百歲,平平安安!」
「……」
百姓心懷感恩,激動地衝著在那幫著搬運糧食,熬粥施粥的三殿下和賀嚴修連連磕頭。
而三殿下和賀嚴修則是忙著將眾人攙扶起來。
此番情景,可謂溫馨感人,只是落到有些人的眼中後,惹得那些人冷哼了一聲,接著急匆匆而去。
夜深露重,有粗布衣裳的年輕壯漢,偷溜進了高門大院的角門,衝著那看守之人耳語了一番後,順利進了宅院
後,又跟滿臉精明,腆著大肚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