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鼓勵大家族努力發展商業,並且給一定的放寬政策,以方便帶動四周百姓一同富起。
在軍事上,蔣欽周泰升為水軍都督,重屯濡須塢,從嚴治軍,紀律嚴明,日夜練江南水軍,並且成立技術功關小隊,開始研製張浪所提改良方法,打造戰船。其中不少軍資都靠糜家,顧家等大力支援。如果想借長江之險,拒北軍南下,力保不敗之地,水軍的精銳於否,決定著戰場的大多因素。蔣欽更是感到任重道遠。
有了好盾還不行,還需要一把鋒利的矛,這樣才能做到攻守平衡,收發由心。在陸軍上,經張浪再三思量,為彌補江南軍隊先天不足,可以訓練似古羅馬的十字弓弩手,遠擊近攻,靈活自如,來加強陸軍的戰鬥能力和阻擊能力。而開發十字弩弓又成軍隊首要問題。不過有張浪這特種精英在,想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除去江南,張浪對徐州高順的要求又有所不同,要他重價收購良馬,北方氣候乾燥,天氣寒冷,多產良驥。而在此基礎上,多組騎兵隊,更是大勢所趨。一定要把士兵訓練的弓馬嫻熟,雖然要求不是比上鐵木真的兩萬蒙古騎兵,但只要有他們一半以上的戰鬥力,那也是十分歷害了。
而鎮守淮南的趙雲,也有大的動作,不負張浪所望。壽春經過一年休養生息後,大有起色,經濟復甦。趙雲決定照原先計劃,領揚州兵馬五萬,攻戰四周戰略要地,為守江守淮打好基礎。廬江,合肥之地先後平定。特別是安風津一戰,奸黃巾近萬,搜的軍資無數,豫州黃巾盜賊,聞趙雲大名,不寒而慄,大氣不敢出。趙雲同時又派兵攻佔穎上,扼住汝陰,直逼許昌洛陽,兗州被夾,中原震動。
在內部,對江東豪門望族問題處理上,取懷柔手段,並且重用陸,顧,朱等有為之士。以達到地方勢力的強大支援。不過漢末時期,門閥之見已根深蒂固,一時間是無力改變。這樣一來,外來勢力和本地勢力,士族與望族之間,為了自己利義,一旦衝忽,那麼內部出現矛盾不合,就會困難重重。為今之計,只有恩威兼施,誘之以利,曉之以情。萬事以大局為重。
同時,張浪調回徐州高順,張昭等,令張遼領精兵數萬入主徐州,鎮守各個戰略要地。
並且開始派太史慈、高順對吳中山越用兵,攘外必先安內。孫權一直無力北伐中原,山越兵時時做亂有著不可低估的因素。他們藉助地形之利與東吳糾纏不清,使得東吳一直忙與鞏固統治,而成為三國時期,對外戰爭最少的一國。山越的戰鬥可以說是極大的影響了東吳的進一步擴張,對三國的割據局面起了很大作用。
山越主要居住於中國南山嶽地帶的異族。他們平日耕植於谷地,並懂得以銅鐵製作武器與農具。尤其大多分佈於丹陽、會稽、預章、鄱陽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於山地作戰,他們也會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自給自足,並曾經屢屢襲擊漢人居住的聚落。因此到後來,陸遜便向孫權表示若不平定山越,東吳將難以經營北方,於是他親自率軍討平了山越,並以強健者為兵士,以老弱者為農,如此共得數萬精兵。此後吳國仍然征討山越,以便不斷地開發江南。
高順調回吳中後,得張浪之令,與太史慈一同對山越用兵;以徐宣為謀,董襲、凌等熟知吳中地理之人為副將,連同健將數十員;起馬步兵三萬,伐吳郡,會稽,丹陽山越。剛開始兩方互有勝負,不過後來太史慈連連用徐宣之謀,大敗山越,收編數萬,威鎮異族。
在張浪為平定江南而四處征戰之際,兗州曹大破呂布於定陶,布部將李封,薛蘭戰死。其收集敗殘軍馬於海濱,眾將皆前來會集,本欲再與曹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