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長108米、寬88米。國際空間站原本計劃在2020年完成使命,之後將被沉入大海中。可是現在米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他們認為國際空間站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可以用作太空電梯的平衡錘。
無論是重量上,還是可載人的特點,國際空間站當做平衡錘都是非常適合的,但是這樣一來,就牽扯出許多問題來了。
因為國際空間站並不是米國獨有的,雖說在建設國際空間站中米國出力是最大的,但是俄羅斯同樣出力不小,在米國的太空梭連續失事永久性的禁用後,國際空間站的運輸,裝配問題,都是靠著俄羅斯的太空飛船進行補給。
米國現在想將國際空間站獨佔,肯定需要得到俄羅斯和歐盟的同意,現在NASA正在透過國際空間站的對話渠道,和俄羅斯還有歐盟商議這個事情。
平衡錘的問題,華夏也將要直接面對。
華夏這些年在太空技術上面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將人類送上太空,在太空中漫遊,以及完成太空對接,全球也只有那麼幾個國家能夠實現。
但是相比國外的火箭技術,華夏還是處於一個比較落後的階段。
火箭的效能比拼之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運載能力,歐洲航天局最先研製的火箭運載能力能夠達到21噸,而而米國更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研發出29噸的運載能力。
相比之下,華夏的火箭有效載重只有9噸。
天梯公司內部,太空電梯專案已經開始進行任務細分。
“今天要討論的是平衡錘的問題。”高波將演示畫面開啟,首先畫面現實的是從外太空拍攝的地球鳥瞰圖,從圖片上能夠看到蔚藍色的星球以及朵朵白雲,地球使用三維模型搭建的,畫面上面地球還在緩緩的轉動著。
“平衡錘必須送到九十六萬公里的外太空。”高波指了指畫面,隨後一個大型的物體從太空中出現,那個物體就是平衡錘的想象圖。
“平衡錘的形狀有要求嗎?”有人問到。
高波指了指坐在旁邊的劉暢說道:“這個請劉教授來回答。”
劉暢沒有站起來,而是盯著螢幕上面的畫面說道:“平衡錘沒有形狀要求,米國打算用空間站做平衡錘,而空間站本身的結構就很奇怪,這裡只要求平衡錘的重量。”
“重量是四百噸。”高波在後面補充道:“但是接下來,我們的難題就來了,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華夏去年是發射衛星最多的一年,總計發射了二十次,華夏現在火箭最大的有效載荷是九噸,問題是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使用最大載荷的,所以我們現階段只能夠用八噸來計算,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射次數,需要發射五十次才能夠將整個平衡錘的組建發射上去。”
“但是衛星發射基地每年都有許多發射任務,包括承接其他國家的發射任務,還有其他任務,就算國家的兩大衛星發射基地跟我們通力合作,每年能夠為我們發射的次數也限定在十次,這樣算下來將整個平衡錘組建發射上天,估計需要五年的時間。”高波說道。
“太慢了。”曾良君說了三個字。
高波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這是現有的元件設計方案,這個方案要感謝劉暢帶隊的研究小組,在組建構思上面花費了不少心血,劉暢,你來說說這個平衡錘元件的基本方案。”
所謂平衡錘元件,就是將一個四百噸的平衡錘切割成五十份,每份組建重量都是標準的八噸,組建攜帶者標準對接介面並且還有一定的燃燒用來在太空中定位對接。
每發射一個組建,就進行一次太空對接,最終組合成四百噸重量的平衡錘。
接下來問題就來了,這些組建在太空中需要消耗能量,尤其是華夏設定的太空電梯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