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女王當然配得上這樣的稱讚。
今年不過27歲的她,除了擁有一副能讓任何男人為之傾心的美麗容貌外,還有著與這無與倫比的美貌相匹配的能力。
她於十八歲登基,而在登基之前,皇室中正經歷著一場對於權利的爭奪戰,伊莎貝拉並不是上位的第一人選,她是在經過一系列流血事件後才得以登上王位。
而正因為那一系列流血事件的發生讓彼時國內政權極其不穩定,由此帶來的影響自然是國內的動亂,政壇與軍中各個派系林立,彼此之間爭執不斷,民間更是亂相頻出,有異教徒在國內宣揚異教,推舉出所謂的“天父之子”“教首聖約翰”妄圖以教治國,將教派立於皇室之上。
這還僅僅是國內之事,而在外事上同樣形勢不明朗。
雖然相鄰的匈利與升盧兩國皆不足為懼,但若是動亂持續下去,這兩個“近鄰”必然要伺機發難。
別的不說,匈利國的聖伊斯特大公早就對國土垂涎三尺,那時關於邊境考斯特地區是一處爭議地,聖伊斯特一直都心存妄想,企圖將此地劃為匈利國所有,先前就沒少在此地發生小規模衝突。
而與之接壤的升盧國雖然比較平和,但他們也是看人下菜,一旦國內發生大規模動亂,國力衰弱之時,他們必定也會打破“平和”局面,更糟糕的則是若兩國聯合同時發難,那這“霸主”地位必然要為之動搖,甚至有被剝奪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年僅十八歲,剛經歷一系列血腥事件的伊莎貝拉女王身上擔著怎樣的壓力。
更何況她還是一女子之身,雖說在撒日國的歷史上,也曾有過女性君主,但無一例外,在她們的執政期間,能維繫國內的和平就實屬不易,但今日又豈是當初能相提並論的。
如今可是數百年來未有之變局,這是個新技術迭起,正快速發展的時代,僅是“守國”,便已經意味著在衰弱。
當今之勢是不進則退,各國都在迅猛發展,時代的浪潮在滾滾而來,唯有敢於博浪者才能屹立不倒,而退守者必然會被淘汰。
因而伊莎貝拉女王僅是穩住國內局勢還遠遠不夠,她要做的,是讓撒日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難以想象的重壓在其身上,而她卻真的做到了!
登基過後沒多久,她憑藉各種手段先是穩住政權,而後便開始治理民間異教一事,彼時這異教在國內已經頗有聲勢,教眾人數之多難以想象,即便派出軍隊進行鎮壓也是治標不治本。
那教首聖約翰自詡為“天父之子”,身懷神力,若是追隨他,那死後靈魂將升上天堂,如此口徑之下,擁護者們將其奉作神明,其在民間威望甚至要比正統皇室出身的伊莎貝拉女王地位還要高。
尋常的武力鎮壓手段完全無法遏制,若是派人暗殺那教首聖約翰,只會火上澆油,讓為數眾多的異教徒與不明真相的民眾們發起反抗,國內動亂將更加難以控制。
如此嚴峻局勢之下,伊莎貝拉並未以尋常手段來進行打壓。
相反,她竟然親自下民間與聖約翰會見,並且還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聖約翰自然滿是提防,但在會見不久後,二人卻有說有笑,相談甚歡,到了最後,伊莎貝拉女王竟當眾承認聖約翰其“天父之子”的身份。
此般做派,讓正統教廷大為震撼,她不僅不解決異教一事,反而要承認這騙子的身份,那這讓教廷該以何處之?
教廷成異端了?!
隨之,非議之聲如潮水般席捲而來,而得到女王承認的聖約翰其聲望卻又高一層,那時他當真是在撒日國內呼風喚雨,簡直成為了真正的皇帝!
但在一個月後,這位“天父之子”聖約翰的聲望卻急轉直下!
一個月的時間,教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