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們從客觀現實倒推建立了一種模型,在這種模型裡,修行者並不是直接吸取命星的能量,而是把夜空當作一面牆壁,點亮命星就是在這面牆上釘了一顆釘子,從而在自己與夜空之間繫上了一根線,最終用這根線來回擺盪,吸收夜空裡飄逸的星光能量。
在這個模型裡,那道無形的線就像是一條被打溼的棉線,夜空裡的星光就像是深春時節漫天飛舞的柳絮,那根線在春風裡慢慢地飄蕩,便能蘸到越來越多的柳絮,最終落在執線人的手中,如果那根線足夠長,從皇宮最高的建築一直連到天書陵的頂端,那麼甚至可以把整座京都的柳絮都搜刮乾淨。
魔族大學者通古斯對國教的這個理論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認為這是一種毫不經濟、純粹虛妄的推論。對此,那一代的教宗大人毫不留情地進行了反擊,說道:唯有能夠成立的推論,才是最靠近真理的推論。
接下來,這位魔族大學者向整個大陸發出一封書信,他在信中問道:那根線究竟在哪裡?
如果修行者與命星之間真的有根線,那麼國教的理論便可以成立,因為透過對自然界的觀察,可以很容易發現,線越長,振幅越大,能夠產生的能量自然也就越大,就如先前柳絮的說法。
問題在於,從來沒有人看到過那根線。
教宗大人在京都對這個問題做出了簡要的回答:“既然命星與修行者之間有聯絡,那麼二者之間必然有根線,我們看不見摸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魔宗大學者通古斯又向整個大陸發出了一封書信,說道:“接觸不到,對客觀的世界沒有任何影響,那麼這樣一根線存在與否,對我們沒有意義,那麼它就應該是不存在的。”
對於這個直指根本的論斷,教宗大人在思考數月時間後,做出了最著名的那個回答。
“那根線,就是命運。”
是的。
無法解釋的聯絡,就是命運。
夜空裡的星辰,反映著的,就是人間眾生的命運。
……
……
沒有人教過陳長生怎麼選擇命星,他的師父肯定知道,但沒有說過。
當然,他知道那位教宗大人說過的那句話,道藏三千卷,不會沒有這段名垂青史的故事。
既然與命星之間的聯絡就是命運,所以他表現的很慎重——他十歲之後,最在乎的就是這兩個字。
從清晨到日暮,他一直在熟悉神識的發散過程,他不知道十歲那年的異變後,神魂究竟還保留了多少,但讓他有些欣慰的是,神識的發散過程與書上寫的沒有太多區別。
他閉著眼睛,任由神識離識海而出,在安靜的藏書館裡飄拂著,明明沒有看,腦海裡卻隱隱約約出現了四周的環境景象,有些模糊,而且光線有些迷幻,那是一種嶄新的認知。
待夜色來臨後,他沒有像別的初學者那樣,依然沉迷於神識對外界的感知之中,沒有絲毫留戀,毫不猶豫調動神識越過窗戶,向著夜空裡飛去,越飛越高,穿越夜歸的鳥的最細微的絨毛,穿越漸散的雲的最細微的水汽微粒,穿越寒冷至極的風的絮流,終於來到了那無數明亮的光點之間。
那是星的海洋。
第24章 萬千星辰,只取一顆
滿天都是星辰,無限光明,其間蘊藏著無數能量,又有無數縷細微的、若有若無的、玄妙的波動。
那就是所謂命運嗎?
陳長生的神識向著更高處飄去,掠過無數星辰。與四周無比空曠的空間相比,和那些星辰裡蘊藏著的磅礴能量相比,他的神識是那樣的渺小,就像是狂風之中的羽毛,沙漠裡一滴快要乾涸的水珠,似乎下一刻便會被撕裂,會被蒸發成虛無,但奇妙的是,無論是那些星辰還是那些磅礴的能量,對他的神識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