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一個靠近前排的美國官員的座位。他知道哭牆的那兩位傳教士是對的,而今天在這裡舉行的簽字議式是邪惡的。但瞭解這一點的人屈指可數。他了解這一點,但他感到自己無能為力。誰也無法阻止歷史的潮流。
布魯斯讓他懂得了許多道理。
雷福德已開始思念布魯斯·巴恩斯牧師。雷福德很喜歡他們每天晚上的聚會和他在會上學到的知識。布魯斯的引導是正確的。聖地如今真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聖地。倘若第一批十四萬四千位猶太人在此地皈依了基督,那麼,布魯斯肯定會欣然目睹盛況的。
根據布魯斯對雷福德、切麗和巴克的講解,世界各地都有信仰的信徒,這會是一次罕見的豐收——或許今天有上億的人皈依基督。其中十四萬四千是猶太人,在他們民族的十二支派中,每個支派都有一萬二千人皈依。許多世紀以來,他們散居到世界各地;他們將重返故地,聚集到一起。想想看,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操著本民族的語言,引領著上百萬人皈依他們的彌賽亞耶穌,這將是怎樣一種盛大的場面呀。
儘管他們還要經歷種種痛苦與磨難,但前途是光明的。雷福德盼望著他們的最終的勝利。然而,他卻沒法接受他們的“災難之光”的解體與分裂。倘若卡帕斯亞真的控制了所有的新聞媒體,誰知道巴克會落到怎樣的下場呢?倘若切麗與巴克的關係有了結果,誰能預見到他們的前景會如何?
雷福德挪了挪身子,望著會場內的人群。還有許多人在陸續人場,會場內的警衛人員可以說是戒備森嚴。開幕的時間到了,攝影機紛紛開啟了鏡頭,音樂聲減弱了,記者們在“噓噓”地試著麥克風,會場內的人群安靜了下來。雷福德將帽子放在大腿上,坐直了身子。他不知道遠在芝加哥郊區的切麗能否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他,那裡正是半夜時分。切麗的目光尋找巴克的時候肯定要比尋找他的時候多。她在電視螢幕中很容易找到巴克,因為巴克正坐在錢姆·羅森茨韋格博士的斜後方。
大會司儀開始介紹到會的貴賓,人群中響起了禮貌的掌聲。這些貴賓包括克奈塞特的退伍老兵,世界各國的外交官,美國的官員及前總統,以色列領導人。
介紹到第二排貴賓席時,被介紹到的人就立起身向臺下致意。巴克的身份是這樣介紹的——卡梅倫·巴克·威廉斯先生,美國《環球週刊》前本部資深記者、現任中西部分社記者。臺下對這個介紹反應冷漠,巴克只能報之以微笑。雷福德也笑了。很顯然,每一個人都對他的這種身份以及何以被視為貴賓感到困惑不解。
當介紹到最後五位貴賓時,臺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們是猶太教首席拉比,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植物學家錢姆·羅森茨韋格,以色列總理,美國總統和世界共同體秘書長。
當卡帕斯亞以其特有的略帶靦腆的自信風度來到會場時,全場與會者起立鼓掌歡迎他的到來。雷福德也不情願地立起身,他將帽子塞到腋下,雖說也做出了鼓掌的樣子,但並沒有拍出聲響。他發現,要他裝出一副歡迎這位敵基督的樣子,很不容易。
錢姆·羅森茨韋格轉過身去望著巴克。巴克面呈笑容。巴克希望能夠將這位老朋友從劫難中拯救出來,但時機還未到。他惟一能做的,就是讓這位老人享受一番此時的快樂,因為這種快樂實在為時不久。
“這真是個大喜的日子,卡梅倫。”錢姆低聲說,伸出兩手握住巴克的手。他又輕輕拍了拍巴克的手,彷彿是在與自己的孩子親切交談。
一那間,巴克幾乎不希望上帝看到他。閃光燈頻頻閃亮,記者們忙著將現場這些支援這一歷史性條約的貴賓們拍攝下來,傳之子孫後代。在記者們留在底片上的這些畫面中,只有巴克瞭解卡帕斯亞的底細,只有他明白這個條約的簽訂正式開啟了大劫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