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揚州府的差役跟著,有各里坊的里正指路,有全副武裝的岱山軍士兵相隨,召集壯丁非常順利。一日的功夫,聚集了六萬五千多壯丁。
以李彥直為首的岱山軍幕府對組織壯丁很有經驗,當然當初從膠州半島移民時數萬百姓的遷移安置比這要麻煩的多。
每五十人一總旗,百人一隊,千人一營,由岱山軍指派老兵軍官擔任總旗隊長營正,至於小旗伍長之類的低階官職,則由他們自己推舉。
每編組一營,即下發特製的旗幟,上面繡著他們的營標,會有招募的文書把每一個壯丁統統記錄在冊。為了這次招募壯丁,任思齊下令聘請了數百個讀書人。
最後組建了足足六十五個營的壯丁,任思齊給他們取了個名字叫做鄉兵。營以上沒有設立鎮的建制,因為都是些新兵只能作為守城的補充,又不需要他們陣戰,設立那麼大編制根本無用。
所有鄉兵分為三班,輪流上城值守,協助各城士兵守城。守城的時候就由老兵們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訓練。相信只要打上幾仗他們就會迅速的成熟起來,到時城內其他幾部分明軍的作用就會大大減小,說實話任思齊對其他明軍並不放心,特別是四釧總兵胡尚友,總覺得他整天陰森森的不知打什麼主意。
除了徵集鄉兵以外,任思齊還透過揚州官府徵調百姓,往城頭運送各種守城物質,滾木石頭,灰瓶,裝滿菜油的鐵鍋,甚至是糞便。
在城頭上還準備的大量的木板防止清軍的弓弩覆蓋性射擊。
任思齊甚至還命令裝備司把全揚州的工匠都集結起來,加班加點的製作用於守城和戰鬥的各種器械。盾牌,火油罐,飛天神龍,一窩蜂等等。揚州的木匠甚至做出來幾十臺拋石機。
整個揚州的力量都被慢慢調動起來,任思齊決定打一場全民戰爭。
弓兵營也組建了起來,共招募了兩千五百名新兵,多是碼頭扛活的苦力,反正都要打仗,做鄉兵還不如直接加入岱山軍,因為岱山軍的餉銀要比鄉兵的薪酬高許多。而岱山軍士兵反覆宣傳他們家人在岱山諸島的幸福生活,更是吸引了很多貧苦的碼頭苦力。
從清兵哪裡繳獲的弓箭分發了下去,兩千多弓兵就在內運河的廣場,由毛六指揮著每日練習拉弓。雖然他們短時間內練不好弓技,可是任思齊給他們的要求也簡單,只需要把弓拉開,把箭射出就可。即使準頭再差,兩千多支羽箭的覆蓋也能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在任思齊的帶領之下,揚州這座龐大的城市被緩緩調動了起來。戰爭的車輪緩緩滾動,就等著給清人以沉重的打擊。(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軍攻城戰的開始
ps:為牛牛皮帶同學加更一章!
整個揚州在任思齊的帶領下厲兵秣馬準備清兵即將到來的攻城時,城外的清軍也沒有閒著。
李成棟成功的說服提督李本深、總兵楊承祖等原高傑部下降清,包括新降的劉良佐部,現在揚州城外清軍的總兵力達二十三萬之多,其中滿漢蒙八旗兵五萬餘,其他由投降明軍改編而成的綠營兵高達十八萬之多,除了揚州城內的明軍,長江以北的明軍除了淮安的劉澤清部,遠在蕪湖一帶的黃得功部,其他盡皆投降滿清!
既然現在兵力如此雄厚,自然不能閒著,多鐸不顧紅衣大炮還未運來,下令發動對揚州的攻擊。
原本多鐸還等著揚州城內亂,可是等了一兩日,揚州城內非但不亂,反而更加有調理,據城內的細作報告,試圖叛亂的甘陝兵已經被剿滅,參與其中的鹽商王霖及很多士紳被抄家。
雖然督師史可法重傷昏迷,可是城內在肅虜伯任思齊的帶領下對城池進行了整肅,迅速穩定了人心。
自清兵入關以來,打下的大部分城市都是靠守軍內亂或者投降,除了在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