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戰來消滅中國人的戰鬥意志,但是事情是不是真的如同日本人想的這麼容易呢?
2023年8月5日,在田邊地區登陸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鞏固了灘頭陣地,並且建立起了前進基地,隨後而來的第54軍(中第一次參加戰爭,從臺灣戰爭以來,第54軍一直作為拱衛北京的部隊沒參加過任何戰鬥)與41軍在完成了集結後,馬上開始了自己的“旅行”,在田邊城外,還遇到了小股的日軍的抵抗,被輕易消滅後,就一路像是坐上了直達車一樣,根本就沒受到日軍的抵抗來到了琵琶湖邊上,直接威脅到了日本的故都京都。在他們到達前幾個小時,從串本地區登陸的13軍和26軍已經包圍了大阪。這四個軍將負責切斷琵琶湖以西地區與本州別的地方的聯絡。而空軍的空降第15軍也完成了在琵琶湖到若狹灣狹窄部的空降作戰。在第54軍部署到琵琶湖到伊勢灣一線以後,整個琵琶湖西面的本州部分已經完全被中*隊所切割了,現在等待這些地方的日本軍隊的就是被各個擊破的下場。
在下關登陸的42軍以及能源集團一部,首先就打下了下關。對於下關,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是不陌生的,如果說起他的另外一個名字…馬關的話,那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在這,中國被迫與日本簽定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下關市)簽署的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戰爭的結束。清朝代表為李鴻章和李經芳,日方代表為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該條約是繼《北京條約》以來侵略者強加給中國最刻毒的不平等條約,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適應了帝國主義各國向中國輸出資本願望。條約簽訂後,由於俄、德、法三國的干涉,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中國付給日本“酬報”銀三千萬兩。
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清朝應朝鮮要求下派兵進入朝鮮,並依照中日天津條約,指揮日本有關行動。事件平息後,日方拒絕撤兵,後來更突襲駐守於朝鮮的清軍。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戰。由於該年是甲午年,故又稱為中日甲午戰爭,其後中國戰敗,清廷向日本求和。日本明治維新後,向外“開疆拓土”,陸上西進的目標是朝鮮和中國大陸。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華條約》,由此日本侵略勢力進入朝鮮。清朝與朝鮮有宗藩關係,日本極力破壞這種關係,在朝鮮造成與中國的尖銳矛盾和多次衝突。1885年3月中日簽訂《天津會議專條》,確立了兩國在朝鮮的對等地位。此後日本即有計劃地大力開展了針對中國的擴軍備戰活動。
1894年春,朝鮮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日本政府表示對中國出兵“決無他意”。但當清軍入朝時,日本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等為名大軍入朝,於7月25日突襲中國北洋艦隊,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戰爭打響後,兩國海軍進行了黃海大戰。陸上戰鬥軍從朝鮮打到奉天(今瀋陽),佔領大片領土。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又侵佔山東威海。清政府無心抗戰,一再求和,最後派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全權代表、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議和。
1895年3月20日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