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文妖楊維楨的故事> 第1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部分 (2 / 4)

年必讀書固是極難定,然而不能說是絕對無標準的,無論如何,青年必讀書十部,總不要成為“飽學”愛讀書十部才好。前發表的這四個目錄——胡適之選的、梁任公選的、周作人選的、李小峰選的——之中只有一本杜威的《我們怎樣思想》經過兩人選過,其餘的竟是一人一色。青年必讀書“十部”現在已經成為青年必讀書“三十九部”了。照這樣下去青年人仍無所適從,仍然弄得頭腦無著。讀者朱大丹來信說,自必讀書的書目在副刊發表以來,發現很少有舉出相同的書籍,如梁先生偏於史學,胡先生偏於思想,周先生偏於文學之類。青年的適從或棄捨應當根據自我的觀察點去選擇和判斷,不然,真要像墮入“五里雲霧中”一樣的瞀惑了。

在風聲雨聲中,魯迅出場了。2 月21 日,《京報副刊》登出了魯迅選的書目。在“青年必讀書”欄目中,魯迅出乎意料地交出了第一份“白卷”,卻寫上了這樣一句話:“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在附註裡,則寫上一大段話:但我要趁這機會,略說自己的經驗,以供若干讀者的參考——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但除了印度——書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中國書中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殭屍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讀書之爭(4)

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呢。

魯迅對孫伏園情同手足,關愛有加,他仍像支援《晨報副刊》一樣支援孫伏園編《京報副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京報》經濟狀況差,有時連稿費都沒有,但魯迅卻不在意這一些,為孫伏園出點子出主意,寫文章給稿子。在發表這份書目之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魯迅已經在《京報副刊》連續發表了《咬文嚼字(一)》、《咬嚼之餘》、《咬嚼未始“乏味”》、《咬文嚼字(二)》等四篇文章,可見魯迅對孫伏園感情之深,支援之大。

魯迅的書目淋漓盡致地顯示了他一貫“極端的深刻”的個性和風格。這樣的書目必然引起巨大的爭議,但此刻卻仍然風平浪靜。

書目繼續登下去,有譚仲逵選的;有林語堂選的,分國學必讀書,新學必讀書,連登兩天,這是唯一的例外;有沈兼士選的;還有易寅村選的。

2 月27 日,《京報副刊》刊登了第十五位“名流學者”的書目,這就是張競生選的。張競生的書目是:《建國方略》(孫中山著)、《紅樓夢》、《桃花扇》、《美的人生觀》(張競生著)(誇口誇口,玩笑玩笑!),以下六書為譯本,能讀原文更好:《科學大綱》(丹森著)、《創化論》(柏格森著)、《結婚的愛》(斯妥布士著)、《相對論淺說》(愛斯坦著)、《社會問題詳解》(共學社出版)、《互助論》(克魯泡特金著)。

張競生是最後一個單獨刊發書目的學者。為節省篇幅起見,編者孫伏園聽從讀者的勸告,將2 月底以前收到的必讀書,在2 月28日《京報副刊》一次性刊發。此後收到的,仍以時間先後為序,隨到隨發,直到4 月9 日才全部刊登完畢。這裡邊有黎錦暉、俞平伯、顧頡剛、徐旭生、周建人、張東蓀、馬夷初、許壽裳等著名學者,有政界要人汪精衛、邵元衝,還有太虛和尚。當然,更多的是一般的大學教師和中學教員。

“青年愛讀書”的選票也於1925 年3 月在《京報副刊總目錄?“青年愛讀書特刊”》全部刊發,編者對“愛讀書”的來票作了統計,把得十票以上的書目整理後一併刊登,共計六十二部。得票最多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