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孝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若真是這樣,那這官也太不值錢了吧!
在林之孝這等奴籍的人看來,做賈府的管家自然是要比做草民好多了。
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紅樓夢》裡薛蟠為了爭香菱,將馮淵給打死了,雖然費了一些錢財和時間但薛蟠還是毫髮無傷的閃人進京了。
這馮淵是什麼人?
按照書中的說法馮淵乃是金陵一個小鄉宦之子。
鄉宦是什麼?
就是指鄉村中做過官又回鄉的人。
這樣的人按理說手中應該有些人脈在,可被薛蟠給打死了,連泡都沒有冒一個。這樣的人都是如此下場,就更不要說那些一點根基都沒有的平民百姓了。
草民,草民,如草芥一般的人呀!
古代講究的就是‘士農工商’,草民,林之孝等人自然是看不在眼裡的,他們家管著賈府的各種事情,這田房事務也是其中的一項,以前也不是沒有做過依著賈府的威勢強買強賣仗勢欺人的事情。
但做官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哪怕就是一個九品芝麻官那也是士族。
對於林之孝的話,書蘭嗤之以鼻,她前世好歹也是歷史研究生,對於古代捐官的事情瞭解的很清楚。
“捐官”,就是士民向國家捐資納粟以取得官職。史書記載“秦得天下,始令民納粟,賜以爵”之,從秦代開始這捐官就是一種官場潛規則,只是以前有總總的限制條件,比如必須是良民,或者必須祖上有功,而且這些官基本上都是爵位。
據書蘭這段時間的瞭解,齊朝的制度很奇葩,這捐官的制度那完全是隻認錢不認人,對買官的人無任何限制,地主、商賈且不必說,連流氓、盜賊等只要有錢身上沒案子都可以捐官。當然了這樣的官捐來也只是虛職,平時不說上朝聽政,就是連衙門都沒有一個,只是面子上好聽一些而已,一點實權都沒有,要真想有一番作為,還是走正途為好。
書蘭給林大總管和林之孝講了這規矩,兩人聽得那叫一個雙眼發亮,捐官的銀子對於他們這種人家來說的確有點點肉痛,正七品的知縣要四千六百兩銀子了,得讓林家兩父子奮鬥兩三年了。但書蘭也說了這是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走的路子,要是底下的孩子爭氣,能直接透過科舉考出來,那就更好了。
這事怎麼說了?
人就是這樣有了退路後,心裡就放鬆了不少,也不慌不急了,林之孝也對書蘭大加的讚賞起來,稱書蘭有見識。
惹得書蘭在心裡衝著他翻了一個白眼,不過面上卻不顯,反而一臉正色的說道:“其實我之所以想要脫籍,這並不是主意原因,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書蘭看向林大總管和林之孝,穿越過來第一次對人說出來自己的擔憂來。
“若是賈府突然被抄家了,那我們這些在賈府做奴才的又有什麼好下場了,到時候或許就是連賤民都不如吧?”
林大總管聞言立馬沉著臉呵斥道:“小孩子家家的別胡說八道,如今賈府正風光著了。”
書蘭一笑“公公,我既然都嫁入林家來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有些事情你又何必瞞著我了,大太太孃家的事情你不會不知道,不然你也不會讓相公娶我這個二房太太的大丫頭。之前張家有多顯貴,就是老太太在張家太太面前也抬不了頭來,張家雖繫世祿之家卻也是書香之族,國公爺還是倚著當年和張家老爺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關係才讓大太太下嫁到賈府的。
如今這麼大的家族說下獄就下獄,還不是在皇上的一念之間的事情,張家之前那麼風光顯貴說倒黴就倒黴,焉知日後賈府未必不會有這麼一天,人總得給自己找一條後路才好。”
此話一出,林大總管和林之孝都盯著書蘭,想要將她盯出一個洞一樣,倒是讓書蘭覺得有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