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詩歌風格卻變化不大。我們可以從王昌齡的詩作、王維的詩作中感受到那個輝煌壯麗的盛唐風貌。
可以說,李白只需張口吟誦,便是整個盛唐的寫照,那是別人一家之言,由於李白曾被逐出長安,遭受貶謫,心中的失意愈發明顯地流露於筆端。因此,他後期的詩作與前期相比有所變化,已不再完全屬於盛唐詩歌的範疇。相對而言,王維、王昌齡更能代表盛唐時期的詩歌風格,當然,唐代詩人岑參同樣也是盛唐的傑出代表之一。至於杜甫,則可說是所有詩人中變化最為顯著的一個。”楊濤說道。
“中國古詩界到底受困於什麼呢?”海珍疑惑地問道。
楊濤沉思片刻後回答道:“中國古詩界受困於詩一定要抒情這個觀念,這導致了敘事詩長期受到冷落,始終未能出現長篇鉅製。然而事實上,詩本身就具備敘事的功能啊!杜甫的詩作中便不乏長篇敘事詩,但卻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其實不論是他的短篇還是長篇詩歌,若按照現代的分類標準來看,都可以稱之為詩體小說。比如那首《石壕吏》,顯然就是一部典型的詩體小說嘛。”
海珍聽後覺得十分新奇,追問道:“你這個說法倒是挺有意思的,不過又有多少人會認同你的觀點呢?”
楊濤微微一笑,淡定地回應道:“別人認不認可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自己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只要我堅信自己的觀點,並不斷努力探索和實踐,總有一天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援的。”
“你前面一直說王維,王維詩作到底好在哪裡呢?我怎麼一點兒都看不出來啊?”海珍疑惑地問道。
“王維啊,其實在唐朝一直都是被人們低估了實力的。像李白就不會被低估,畢竟杜甫留下了那麼多詩作來肯定他的成就嘛,所以有些人光憑著杜甫流傳下來的詩作,不去仔細分析比較,就直接認定杜甫的詩比不上李白的詩。可王維就不同了,要不是唐代宗曾經稱讚過他是‘天下文宗’(見《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恐怕知道他厲害的人會更少吧!而且杜甫也誇過他‘最傳秀句寰區滿’呢。連蘇軾都說他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咱們先把個人偏見放到一邊,難道你還能說王維不好嗎?”楊濤認真地解釋道。
海珍想了想,反駁說:“那王勃五言律詩最後一句是‘兒女共沾巾’,而到了杜審言這裡則變成了‘歸思欲沾巾’,可以看出杜詩是有所發展的。再看看杜甫的詩句‘憑軒涕泗流’,明顯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呀。李白愛用愁字,長安不見使人愁,崔顥煙波江上使人愁。那是律詩寫法,今人不必較真。也不是哭哭啼啼之作。”
海珍和楊濤談論起了唐詩,兩人相談甚歡。最後,海珍熱情地邀請道:“清明節就要到了,你到我家裡來玩吧,咱們可以一起熱熱鬧鬧地過個節。”
楊濤聽後有些犯難,他不知道該帶些什麼禮物過去才好,於是便向海珍詢問道:“那我應該帶哪一樣禮物呢?”海珍想了想,回答說:“這樣吧,你去樓下的超市裡買四樣東西就行。”
楊濤來到樓下的超市,按照海珍的要求挑選了一些禮品。他先是拿了一箱伊利牛奶,想著這是大家都喜歡喝的飲品;接著又選了一些新鮮的香蕉,因為水果有益健康而且口感甜美;然後還挑了一籃子雞蛋,營養豐富又實用;最後,他又提了一箱鮮嫩多汁的柑橘。
帶著這些精心準備的禮物,楊濤滿心歡喜地前往海珍家,期待著與她共度一個愉快而難忘的清明節。
陽光正好的正午時分,美味佳餚擺滿桌案,令人垂涎欲滴。原來這一桌子豐盛的美食皆出自海珍母親之手,她廚藝精湛,可謂深藏不露。
只見桌上擺著四道色香味俱佳的葷菜和四道清新爽口的素菜。那四葷分別是:鮮嫩多汁的排骨與金黃軟糯的玉米棒相互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