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司有人開始議論林縛其志不小,許多同僚捎來的信函裡,或暗示或明言,要劉師度在海陵府對林縛多加戒備。
運鹽河清淤拓寬,前後投入四十萬兩銀,若以改造糧田直接增加的租賦計算,要十幾二十年才能收回成本。
海潮侵灌成害,誰人不知?數百年來,除了零碎地方外,從沒有人想著要大規模的修一座從江門到清江浦的捍海堤,何故?
投入太大,地方官府能從中享受的直接收益太微,需要數十年才能體現出來。
縣官常常是三年一任,誰願意做栽樹的前人,讓十幾二十年後的後人來乘涼?
劉師度一時想不出,耗百萬巨資修這座捍海大堤,除了聲望外,能對林縛有什麼直接的好處!
林縛在途中下決心要修捍海大堤時,除了直接給江淮總督府、宣撫使司、鹽鐵司以及淮安府發函諮問外,更向朝廷上了專折,說及此事。
嶽冷秋、劉庭州、張晏、王添等人驚諤之餘,也提不出反對的理由。
修捍海大堤不僅利民,大利淮東,當崇州將大量的錢糧、人力、物力,投到修築捍海大堤上,也就意味著崇州的軍事擴張規模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林縛僅僅是淮東地區的軍政長官,除身兼知崇州縣事,無法干涉其他府縣的民政、財政,修成捍海堤,鹽瀆、建陵、皋城三縣受益、淮南鹽區受益,增加的田賦丁稅,也落不到林縛的口袋裡去。
劉庭州一度以為錯怪了林縛的為人,為在淮安的那些日子跟林縛爭執而慚愧、懊惱。在接到林縛的信函之後,也未等嶽冷秋指示,劉庭州就與鹽瀆知縣往崇州趕來,合議此事。
摺子到遞到京中,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京中的回應到不了崇州。但對朝廷來說,只要不用為此掏一兩銀子,不折騰地方,林縛要做這事,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從大費糜張清淤運鹽河開始,林縛就給崇州定下“高築城、廣積糧”的戰略,修捍海堤不過是更為堅決的執行這一戰略罷了,在崇州內部倒也容易說服眾人。
戰國時,秦聚全國之力修鄭國渠,十年得成,十年之內,無力向外擴張。修成鄭國渠後,秦國的根基才算穩固下來,奠定了一統六國的經濟基礎。
歷史若不改變,元末諸雄爭霸,朱氏在江寧“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其他諸雄兵馬都十萬、數十萬的混亂不休,最終還是給朱氏以南統兵、佔了天下。
如今嶽冷秋率長淮軍奪回濠、泗,分兵進駐廬州,從林庭立手裡接過淮西戰區的指使權,開始對壽州的羅獻成用兵。
林庭立也自請辭去淮西靖寇制置使的頭銜,退守東陽。
淮西廣指東陽、廬州(安徽合肥)、濠州、淮上(壽州)四府,其戰略形勢的重心在廬州。
與淮東戰略形勢在淮安一樣,淮東控制不了淮安,淮東制置使便是虛的;在淮西控制不了廬州,林庭立也沒有必要強充大頭去爭淮西制置使。
東陽軍的底子畢竟不比江東左軍(淮東軍)厚實,經不起消耗,錢糧也不足。
若給嶽冷秋擠兌著去打壽州的羅獻成,反而得不償失,成了一樁禍事。
長淮軍接防廬州後,原廬州鎮萬餘精兵就得以脫身,在鎮將鄧愈的率領下,渡江南調,進入徽州,加強江東郡南部的防禦。
徽州又名新安,提及新安,或名聲不大,徽州境內的黃山則天下聞名。
徽州東北的浮玉山(今天目山)、東南的白際山,乃江東與兩浙的天然分野;境內新安江南下,至淳安,匯入錢江,為錢江的正源。
高祖發跡之前,擁據江寧,就在白際山與浮玉山之間的昱嶺築關城,據兩浙之敵。兩百餘年逝去,關城乃在,依舊為兩浙通微州的要隘,駐有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