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帝國海戰平民攻略> 第14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1部分 (2 / 4)

約,委派並接受使節。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土已遭受攻擊。

由此看出,德意志皇帝的權力還不如美國的總統。雖然大家在德意志帝國這個旗幟下聯絡的更加緊密了,但是各邦國之間的主權不容侵犯,而且其權力還受到俄國和奧地利王國的保護。

如果說霍亨佐倫家族是此時歐洲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這個權勢也是來自於普魯士王國的王冠而非德意志皇帝的皇冠。

這也是當初約亨的祖父威廉一世甚至和俾斯麥翻臉也希望自己成為德國皇帝而非德意志皇帝的原因。

在普奧戰爭前後被普魯士王國以武力征服的原德意志邦聯中的北部邦國自然不敢違逆普魯士的意願。但是1871年自願放棄一部分權力,和普魯士共同組建德意志帝國的巴伐利亞王國卻擁有相當高的獨立自主權。

擁有外交權,能夠向法國和奧匈派遣外交代表,歐洲各國在巴伐利亞也有著自己的代表也就算了。帝國鐵路也是由各自進行管理,並不統一。也就罷了。

但是巴伐利亞王國的軍隊只對巴伐利亞國王效忠,並且只在戰時接受皇帝的指揮這就讓皇帝如鯁在喉了。

而且說是戰時接受皇帝指揮的巴伐利亞軍隊在一戰期間也曾多次拒絕總參謀部嚴守陣地的命令,主動進攻法軍,雖然其戰鬥力強與法軍,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戰果,但是卻破壞了施利芬計劃的整體西線戰略。

雖然施利芬計劃的失敗是多方面的,但是巴伐利亞軍隊的擅自行動造成法軍從進攻轉入防禦,導致了總參謀部計劃透過防守誘使法軍不斷投入兵力進攻德軍左翼防線,從而為右翼德軍執行旋轉門計劃爭取時間的目標破產卻是其中相當嚴重的一個環節的失敗。

所以這種不受管轄的獨立性讓德國總參謀部從老毛奇開始就希望可以將巴伐利亞軍隊的指揮權弄到手中,但是根本沒有絲毫藉口,不過這種情況隨著奧地利的併入發生了變化。

奧匈帝國常備軍在平時以作戰團的形式存在,在戰時整編為師。奧地利王國加入德意志帝國給德意志帝國帶來了屬於自己的15個龍騎兵團,62個步兵團,28個戰地獵兵營,4個蒂羅爾獵兵團,除掉後勤部隊、炮兵部隊和塞爾維亞戰爭中損失掉的兵員,其作戰部隊總兵力也超過20萬人。

如何將這20萬人消化吸收,將其納入德意志帝國陸軍,或者說普魯士王國陸軍的體系下成了總參謀部的大問題。如果放任他們和巴伐利亞軍隊一樣擁有相當高的自主權,那普魯士王國可就頭疼了。

但是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配合對施利芬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驚喜。奧地利王國將外交權、鐵路管理權全都上交帝國政府,高興的卡普里維,和他施利芬沒關係。

但是奧地利軍隊開始取消自己的原有番號,按照德國陸軍的標準重新整編,並且向總參謀部尋求意見和參與的舉動讓施利芬喜出望外。

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的年紀已經大了,也許他在的時候奧地利軍隊還能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大公一旦去世,沒有了領軍人物的的奧地利軍隊將群龍無首。

奧地利王國擁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讓總參謀部難以心安,一旦自己去世,那麼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的總參謀部必然會趁機奪取軍隊指揮權。因此引發的衝突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誰也不能預料。

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不願意看到自己背棄了約瑟夫陛下也要建立起來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出現任何問題的大公決定用這種方法將奧地利軍隊的指揮權和平的移交到總參謀部的手裡。

於是,在總參謀部的參與下,奧地利王**隊開始修改兵役制度,讓一部分兵員復員回家。15個龍騎兵團被合併成2個滿員騎兵師,62個步兵團被整編成2個滿員師,4個常備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