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帝國海軍陸軍> 第2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部分 (1 / 5)

“我認為新艦炮的口徑有以下幾個要求和限制,第一、8門艦炮齊射的投射量要大於5400千克,第二、每座炮塔的重量應該和現在的三聯裝305毫米艦炮炮塔相差不大,既不要太輕造成浪費,也不要太重導致承受不了。第三、炮塔座圈的直徑基本相同,對座圈軸承的要求不會提升的太多。所以我認為380毫米的口徑。800千克以上的炮彈重量比較合適。”約亨笑著說到。

現在的德國可以說條件異常的好,新式三聯裝炮塔的研製成功讓座圈軸承、驅動電機,承重結構都有了遠超歷史的巨大進步,歷史上提爾皮茨對400毫米艦炮的質疑中也包含著能否造出符合要求的軸承的問題,從雙聯裝305毫米炮塔座圈軸承跳到雙聯裝400毫米炮塔座圈軸承的壓力可不是一星半點,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倒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可是陛下,從305毫米到380毫米這一步跨的太大了,我很擔心以我們目前的技術力量能否完成這樣大口徑的艦炮的研製工作。”雖然沒有從皇帝口中聽到那個最誇張的數字,但是提爾皮茨還是有些擔心。

“完成是一定可以完成的,阿爾弗雷德。主要的問題是時間,時間上是否來得及才是真正的問題,不過我認為問題不大。如果研究能力不足,那就讓克虜伯和斯柯達聯合研製,在相當長一段時時間內,這種艦炮都會是我國海軍的主力艦炮,讓一家獨攬另一家會有意見,而且也沒有讓一邊研製力量不足另一邊閒著沒事幹的道理。”約亨說到。

提爾皮茨認為305毫米到380毫米的跨度太大,這種想法其實在後世的軍迷眼中也是很普遍的,但是仔細研究研究歷史上德國人的艦炮發展史,就會發現其實德國人乾的還真就是從305毫米一步跨到380毫米。

巴伐利亞級裝備的skl45型380毫米45倍徑艦炮研製開始時間是1913年。裝備艦艇是1916年,時間為3年。而計劃裝備馬肯森級的skl45型350毫米45倍徑艦炮的研製時間是1914年,因為馬肯森級最終沒有建成。這種艦炮在1917年作為陸軍列車炮投入使用。因此可以看出380毫米艦炮的研製時間比350毫米艦炮早,服役也早,而研製週期基本上是一樣的。

而在看看斯柯達的k14型350毫米45倍徑艦炮,開始研製是1912年,作為列車炮投入使用是1916年,研製週期是4年,雖然效能是比德國佬的好上不少,但是從時間上看還是來不及。

所以步子大了,也許會扯著蛋,但是一旦沒扯著蛋,那麼步子大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也就比巴伐利亞級早上那麼1年服役,如果一戰爆發時英國人伊麗莎白級還沒服役,而德國有5艘以上的裝備380毫米艦炮的戰列艦,那麼對上英國人一票的裝備343毫米艦炮的馬口鐵戰列艦,那樂子其實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約亨認為既然德國現在提前擁研製成功了305毫米艦炮,那麼集合克虜伯和斯柯達兩家的力量,給他們3…4年時間打造出一款380毫米艦炮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這種艦炮肯定要比歷史上的巴伐利亞的艦炮要強。一直堅持高速輕彈思路的德國人為巴伐利亞級的380毫米艦炮配備的是750千克炮彈!要知道歷史上俾斯麥級的800千克炮彈就已經作為使用輕彈的反面教材被人吐槽到死了,更何況750千克。

要不是英國人使用的是軟被帽穿甲彈加之炮彈引信敏感,否則其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那871千克炮彈真的可以好好的教德國佬做人。

至於為什麼不選400毫米。約亨主要是考慮實際裝備的艦艇數量的問題,如果400毫米艦炮的研製週期更長。那麼很可能再次導致只有1913年以後開工的戰艦才能夠裝備這種艦炮,但是如果380毫米艦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