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帝國海軍陸軍> 第18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85部分 (3 / 4)

定的訓練任務,因此三艦暫時不考慮對外出售。因此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威廉國王號、皇帝號、皇太子號和腓特烈·卡爾號。而詢問克虜伯後得知新式150毫米管退炮的樣子工作進展較慢,要想完成全部工作預計要到1889年底,不知道日本人願不願意裝備剛剛完成研製的105毫米35倍徑管退炮。

對於海軍賣船造新船的計劃,帝國議會多有微詞,認為會導致海軍噸位迅速下降。也的確如此,假設賣出全部4艘艦艇,損失近3萬噸排水量的德國海軍總噸位立刻會掉到義大利之後。不過對於一直反對對外擴張的殖民地政策,認為德國不需要一支強大海軍,甚至覺得一支二流海軍對於德國也是太過奢侈的宰相俾斯麥來說,海軍主動減小艦隊規模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在他看來,現在軍艦造價水漲船高,剛下水的大選帝侯級一等鐵甲艦造價超過70萬英鎊,摺合約1400萬馬克,4艘老艦全部賣掉估計都換不回一艘大選帝侯,因此俾斯麥對此樂見其成。而腓特烈三世一開始則對此表示反對,不過經過約亨解釋,瞭解到4艘艦船艦體老舊,效能下降,難當大任,最終也表示贊成。在皇帝和宰相都表示贊同後,這個決定被順利透過。對此很多人都認為帝國海軍規模縮水,損失慘重,不過在約亨看來,哪怕賣船的錢只夠買一艘艾琳級升級版,這買賣就算賺了。

隨後,德國外交次官,宰相俾斯麥的兒子,赫伯特·馮·俾斯麥會見了日本駐德國特命全權公使西園寺公望,在一番沒營養客套話和沒價值的大談兩國友好之後,赫伯特委婉的表示了對日本海軍目前面對清國海軍的弱勢狀態的擔憂,以及德國願意幫助日本提高海軍實力的友好精神。聽絃知雅意的西園寺公望自然對德國此舉喜出望外,旋即詢問德方願意出售的艦船名單,赫伯特隨即將四艦的資料交給西園寺公望,並且告知西園寺公望可以為其更換新式後膛炮,火炮型號可以由日方選擇。西園寺公望不通海軍,因此見到出售名單中有9700噸的威廉國王號時激動不已,決心為大日本帝國拿下這艘比清國定鎮二艦還要龐大的鉅艦。立刻發電報回國彙報此等喜訊。

電報傳回日本,首相黑田清隆大喜過望,由於北洋水師實力強大,兩次朝鮮政變日本海軍皆無功而返,而長崎事件更是讓日本海軍上下充斥著一雪前恥的信念。即使黑田清隆作為首相併非激進的擴張主義分子,也認識到強化海軍的重要性。然而日本財政也不寬裕,因此採購新艦的速度極為緩慢,而好不容易購進的一艘畝傍號又失蹤了,雖然因為買了保險,所以獲賠124萬5千3百?遙?酆?2。45萬英鎊,但是現在購買何等船型日本方面還沒有決斷。

而此時由於3艘三景艦全部開工,因此1886年明治天皇批准《海軍公債證書條例》,開始發行海軍公債所籌集的經費被用去了75萬英鎊,因此此時手頭並不寬裕,購買新式大艦捉襟見肘,而小艦又難以滿足海軍快速擴張的需求。此時德國出售的戰艦皆在5000噸以上,而且價格便宜,對日本來說簡直是到嘴的肥肉。

黑田內閣經過討論,認為4艘軍艦全部購入對此時的日本財政來說過於困難,大多數內閣成員傾向於購買最大的威廉國王號和第二大的皇帝號,而海軍大臣西鄉從道也是陸軍軍官,雖然出身陸軍的他意識到海軍對於日本的重要性,因此不像未來日本海陸軍那樣互為仇敵相互制肘,反而對海軍建設大力支援。但是終歸是隔行如隔山,不懂海軍技術的他因此也支援內閣的決定。

不過此事傳出後受到了當時任海軍省第一局長兼海軍大學校長的伊東佑亨少將的反對。而西鄉從道也知道自己不通海軍事務,所以決定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於是召見伊東佑亨。

這位未來日本聯合艦隊首任司令思路極為清晰:“西鄉閣下,此次獨人售艦,並非出於好意,而是這幾艘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