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書籍介紹> 第3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部分 (1 / 5)

(8)山陰江:河名。今浙江省浦陽江下游。上虞河:河名。今浙江曹娥江的支流。

(9)讎(ch¥u仇):同“仇”。仇讎:仇敵。

(10)類:種類。這裡是後代意思。

(11)治:政府所在地。這裡是建都的意思。山陰:古縣名。因在會稽山之陰(北)而得名。在今浙江省紹興市。

(12)餘暨(j@計):古縣名。在今浙江省蕭山縣西。

(13)上虞:古縣名。在今浙江省上虞縣。

(14)本句意為波濤應當在吳國邊界終止,故疑“上”字是“止”字形近而誤。

【譯文】

屈原懷著怨恨,自投湘江,而湘江沒有波濤;申徒狄跳河而死,河水也沒有波濤。世人一定要說屈原、申徒狄不夠勇猛,力量和怒氣都不如伍子胥。衛國把子路剁成肉醬,漢高祖把彭越煮成肉湯,伍子胥勇猛不會超過子路和彭越,然而他二人在鼎鑊中沒有發怒,用煮成的沸湯或肉汁濺擊旁邊的人。伍子胥也是開始時先放入鑊裡,後來才被投到江中。在鑊中的時候。他的神魂又在什麼地方去了呢?難道他在鑊裡的開水中膽怯,在江水中就勇猛?為什麼他的怒氣前後不相符合呢!再說投在江中,是哪條江呢?是丹徒的長江,錢唐的浙江,還是吳縣的通陵江。有人說丟在丹徒的長江,但長江中卻沒洶湧的波濤,想說投在錢唐的浙江,可是浙江、山陰江、上虞江都有洶湧的波濤。三條江都有洶湧的波濤,難道是把皮口袋中的屍體分割開,分別丟入三條江中嗎?一個人如果懷恨憤怒想報仇,仇敵沒有死,或者仇敵的子孫還在,這是可以的。如今吳國已經滅亡,夫差沒有後代,吳國已成會稽郡,設定了太守,伍子胥的神魂,還怨恨什麼呢?興起波濤不停止,是想索取什麼呢?吳國和越國存在的時候,分佔了今天的會稽郡,越國建都在山陰,吳國建都在今天的吳縣,餘暨縣以南屬於越國,錢唐縣以北屬於吳國。錢唐的江面,是兩國的界限。山陰縣和上虞縣在越國的界限以內,伍子胥被丟在吳國的江中,興起的波濤就應該終止在吳國界內,為什麼會進入越國的地方?懷恨憤怒吳王,卻在越國的江中發怒,違反了一般的道理,這是伍子胥死後沒有神靈的證明。況且水難驅使,人容易驅使。人活著憑的是筋和力,死了靠的是神和魂。伍子胥活著的時候,不能驅使活人營救和保護他自己,自己讓自己死去,筋力消滅,神魂飛散,怎麼能掀起波濤?即使像伍子胥這樣的人有數百千人之多,他們也只能坐船渡江,不會隻身越過江水。伍子胥的整個身體,在鑊中被開水煮,骨肉被煮得稀爛,成為肉湯,怎麼能掀起波濤危害人呢?

【原文】

16·14周宣王殺其臣杜伯(1),趙簡子殺其臣莊子義(2)。其後杜伯射宣王(3),莊子義害簡子(4)。事理似然,猶為虛言。今子胥不能完體,為杜伯、子義之事以報吳王,而驅水往來,豈報仇之義,有知之驗哉!俗語不實,成為丹青(5)。丹青之文,賢聖惑焉。夫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也。血脈流行,泛揚動靜(6),自有節度。百川亦然,其朝夕往來(7),猶人之呼吸氣出入也。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經曰(8):“江、漢朝宗於海(9)。”唐、虞之前也,其發海中之時,漾馳而已(10);入三江之中(11),殆小淺狹,水激沸起,故騰為濤。廣陵曲江有濤(12),文人賦之(13)。大江浩洋(14),曲江有濤,竟以隘狹也。吳殺其身,為濤廣陵,子胥之神,竟無知也。溪谷之深,流者安洋(15),淺多沙石,激揚為瀨(16)。夫濤、瀨,一也,謂子胥為濤,誰居溪谷為瀨者乎?案濤入三江,岸沸踴(17),中央無聲。必以子胥為濤,子胥之身聚岸漼也(18)。濤之起也,隨月盛衰(19),大小滿損不齊同。如子胥為濤,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