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4部分 (2 / 4)

這封邀請函來自臺灣,說是講經論道,但其實只是一部分,這同時是奇門江湖同行們的切磋聚會。因為在內地舉辦這樣的聚會終究是不太合適,舉辦地點便辦在了臺灣。

他隨師父以及兩位師叔一同前去,卻在那次行程裡受到了難堪和羞辱。

這難堪和羞辱,正是來自玄門。

這次論道會唐宗伯並沒有來,來的是玄門的長老餘九志和王懷。玄門總堂在香港,並沒有遭受到內地那場運動的波及,門派弟子眾多,掌門祖師唐宗伯更是華人界的玄學泰斗。在場的不少人以玄門馬首是瞻,言語恭維,儼然玄門是國內奇門江湖第一門派。

論開宗立派的歷史,茅山派不比玄門晚,在內地也是一大名門正派,弟子不比玄門少。茅山的人脈多在內地,玄門的人脈則多在香港、東南亞和華爾街。拋開玄門歷代掌門祖師在黑道的勢力不說,只論弟子規模和門派傳承正統,茅山和玄門誰高誰低,還真有得一拼。但時也命也,正因茅山在內地,當年才受到了波及太嚴重,門派弟子走的走散的散,幾年便沒了大派氣象。

其實,這些年不復當年的門派並不止茅山派,傳承缺失,青黃不接。在這種時候,同行齊聚,本該商討的是傳承大事,結果卻變成了切磋大會。有的門派甚至劃分了地盤,以此切磋較量,輸了的就要退出對方地界。

師父多年在山上潛心修道,心境已有大成,不願爭世俗名利,謝絕了多個門派的比鬥邀請,有人因此言語激將,稱茅山派日落西山,師父也只是一笑置之。最後,餘九志站出來,要求與師父切磋一二,師父本也不願,但念在與玄門的掌門祖師唐宗伯在年輕的時候有些交情,不願當眾不留情面,這才無奈應戰。

但師父也看出餘九志好勝心強,若贏了他,只怕日後麻煩不斷。於是便跟他來了一場精彩比鬥,在關鍵時候暗使手段,“惜敗”給他。甚至兩位師叔中的一人也惜敗給了玄門的另一位長老王懷。

見師父師叔戰敗,有人雖表面上說著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切磋不代表什麼,但轉身便去恭維玄門,對茅山的態度冷淡疏遠。有人更是嘲諷擠兌,稱茅山派不敢應戰,原來是已無高人。最可惡的是餘九志,師父故意戰敗他竟未發現,還心安理得地接受恭維祝賀,從那之後更懶得再看茅山派的人一眼,甚至言語之間不乏諷刺之意,儼然玄門之外,再無高人。

氣焰之囂張,令人憤慨!

這些人哪裡知道,師父不僅法為有成,更是大道之士。他的境界,豈是烏合之眾能比?若真論鬥法,就憑餘九志,必不是師父對手!就算是唐宗伯到了,誰輸誰贏還很難說。

但是沒辦法,無論真敗假敗,成王敗寇,永為世界的法則。

當時他剛入化境,尚不是餘九志的對手,師父也不允許他出頭。但他卻將這天的屈辱全部記下,他發誓,一定奉還!

無論是華人界玄學泰斗的名譽,還是奇門江湖第一門派,這些都應該是屬於茅山派的!

畢竟,若論開宗立派,兩派雖然差不許多,但若論道教起源,茅山派更為正宗!這一切,本來就該屬於茅山。

從那以後,他將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提高修為進境上,企業交給兩位師叔的弟子代理,他則留在山上潛心修煉。三十歲那年,他進入煉神還虛境界,這是茅山歷代祖師都沒有到達過的成就。他本想就此下山,師父的身體卻開始漸漸令人擔憂。他無奈推遲了計劃,在山中陪了師父四年,在他三十四歲那年,師父仙去,他接掌了茅山派的掌門衣缽,從此開始振興門派大計。

他先以遊歷世界各國為名去了加拿大,這些年,他雖然在山上苦修,但卻一直注意著玄門的事。唐宗伯當年曾受人暗算,回到門派清理門戶的事鬧得香港滿城風雨,他得知了冷老爺子退隱,帶著冷以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