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湖旅遊住哪裡比較方便> 第161章 工業興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1章 工業興遼 (1 / 4)

到了第二天,大家還沒有從遼王那個什麼分田到戶、聯產承包、攤丁入畝的興奮中緩過勁來,遼王又把會場轉移到車間,繼續開現場會。

只見蒯富帶大家到了一堆機器面前,介紹道:

“大家看看,在我們面前有五臺碾米的機器。第一臺是大部分農戶家用的土礱,使用壽命是能碾二百石米,碾出的米不僅大小不一,還有很多秕糠,只能留作農戶自己食用。老百姓說吃糠咽菜就是因為只能吃用土礱碾的米。”

“第二臺是木礱,使用壽命是能碾二千石米,碾出的米,成色好看,秕糠少。但是木礱造價貴,效率低,主要用作繳納軍糧和官糧。”

“第三臺是江南一帶使用的水碓,靠水力推動,使用壽命和效率都是木礱的十倍以上,但是容易受到河水漲跌和地勢的影響,移動不便。”

“第四臺是我們根據遼王的指導,改進的船碓,不受河水漲跌和地勢對機器的影響。而且一船之上可以同時安置十到二十臺水碓,生產效率是傳統木礱的一百到二百倍。”

“第五臺是我們根據遼王的指導,改進的風車磨坊模型。不僅能碾米,還能磨面,只要有風,這臺機器就不會知道累,比騾子還好使,比驢子還聽話。”

大家還沒回過神來,張信接著又領大家到了另一個車間,繼續介紹:

“各位大人,你們看看,在我們面前有三臺紡紗車。”

“第一臺是大多數農戶家裡的手搖式紡紗車,一個農婦每次只能紡一個紗錠。”

“第二臺是江南蘇杭一帶的紡紗車,一個熟練工人可以同時紡三個紗錠。”

“第三臺是蒯富最新研製成功的紡紗車,目前一次可以同時紡三十個紗錠,不僅速度比人力快,而且紗線均勻。後面繼續改進,可以達到同時紡出一百個紗錠。”

“如果利用水力紡織,一個人可以同時照顧十部這樣的紡紗車,一人之功為先前三百人之效,並非危言聳聽!”

“換句話說,以前農戶婦女在家忙碌一年,打造的紗錠頂多夠一家五口之用。現在,藉助更大的廠房、機器和熟練操作這機器的工人,一年可以造出足夠一家人三百年之用的紗錠。”

“大家可能會擔心,紗錠一多,物價勢必要貶值。即使如此,拿其中三十年的紗錠收入用來蓋房子,三十年的留給兒子娶媳婦,三十年的留給自己再娶一房小妾,十年的用來買米,十年的用來買衣服,十年的用來買酒買肉,十年的用來買馬車,三十年的留作其他家用……官府仍有至少一百四十年的紗錠收入作為賦稅。可以說是官民兩利。”

等蒯富和張信用鮮活的事實對大家進行了科普,建立了直觀印象之後,遼王才給眾人繼續加大劑量,打了一管一千毫升的雞血:“昨天,我所說的興農之策只能算是農業立遼,讓大家有飯吃,有衣穿而已。但是,讓遼東興旺發達,讓大家有酒喝,有肉吃,有學上,有小妾養,還是要發展工業,要靠工業興遼。”

“發展工業?”

“工業興遼?”

又是一個大家聞所未聞的概念。眾人不由竊竊私語起來。

只聽遼王繼續對大家科普:

“什麼是工業?就是讓以前的作坊變得更多更大,機器更加堅固、更精細、更高效,工匠隊伍也更多,分工更合理,造出的東西也要比以前多出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生產的成本也更低。”

“這樣一來,一個熟練工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十戶種地的農民。官府不需要刮地皮,就有足夠的賦稅保持軍隊和衙門的運轉。”

“為什麼說工業興遼?因為種地種不出可以百年不倒的房屋和大橋來。雖然我們現在還造不出像紡紗車這樣高效的耕地機器來,但是總有一天,本王會帶領大家發明一臺提高十倍甚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