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寄宿制學校的定義> 第14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4部分 (2 / 5)

卻一直未得到真正解決,那些先發達起來的國家,的確他們自身的環境已經變得很好,可以說幾乎相當於工業時代以前的環境了。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是與他們將汙染轉移這種可恥行徑分不開的。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每年都要花費大筆費用,將各種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客戶一度是當時的華夏。

還有一個,日本島國,每年都要消耗大量木材,卻從鄰近的華夏,以及巴西叢林進口。

只是這些人或者目光的確短淺,或者說明明知道整個地球圈是一體的,但仍然要將恢復環境的巨大代價,低成本地提前轉移給那些發展中國家。

等到他們重新發展起來的時候,就要花費雙倍代價,既要清理本國造成的汙染,又要替發達國家買單。就這麼簡單,如此,發達國家只要出口一些治理技術等等,就可以享受到環境治理帶來的整體成果。

而在那之前,發展中國家的區域性環境惡化,卻還對他們造不成重要影響。

雖然酸雨的蔓延,沙塵暴的肆虐,已經不止危害環境當地,而且也擴散到全球範圍。

一些發達國家政府卻去指責這些國家不去保護環境,當然正如人類總是分成無數勢力,一些民間組織還是看得出來問題所在,比如日本韓國一些組織就去亞洲沙漠種樹,雖然目的也是為了本國,但也的確改善了當地環境。作為客觀事實,他們同樣是人類積極向上的一部分團體。

唯獨教育行業,它產生的作用,對整個人類而言,卻是利益遠大於弊端。所謂的弊端,大概也就是針對人類社會中不同的階層而言。比如封建社會,某些實行愚民統治的朝代,僅僅是為了統治階層的利益,卻完全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發展。

所謂的民主優勝於專制,也要建立在廣泛的教育之上,否則只會出現古希臘的悲劇,全民投票驅逐自己的名將,導致亡國。就是這麼簡單。

而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當他判斷某件事情的對錯時,只有與他的利益相對較遠,才會有更大的準確率可言。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人,就不會依照事情的對錯而去判斷,而是依照他的利益。

比方說國家利益,交給誰去決定,當然是組成國家的民眾,前提還要加上受到教育,因為對於每個個體而言,他們不會直接從這種利益中,立刻獲得益處,而是間接,長時間之後。這就使得他們可以較為清楚地分析判別。所謂旁觀者清,真是一句千古哲言,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有效的。

例子實在太多,就好比越來越發達的網路交流,往往所謂著名專家發表的評論,還不如一個無名網友來得更可信,更準確。

葉芳芸受到的啟發並不多,畢竟每個國家社會環境不同,經驗很難通用,不是說誰就一定好,得看適合不適合。但她隱約感到,這裡的社會,似乎就是古代圈養的翻版,不過古代人榨取的是人命,財產等等,他們需要的則是這些人的智慧。

好比經濟模式,他們這裡的物質產品消費幾乎就是實行計劃經濟,但技術發達,有超級計算機以及相應的應用系統來統計這些國民的硬性需求,進行相應各種工業生產,或者進口,幾乎不會浪費什麼社會資源。但精神產品,諸如要被授權引進國際上的電影,連續劇,小說等等,則是市場供應,除國家發行的免費報紙刊物之外,都需要貨幣購買。

而且在這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產品消費,在許多國家,已經超過物質上的需求了。

一些有害的需求品,比如香菸等,則完全不會進口和生產,法律也是禁止使用這些物品,根本不會給你什麼自由。

另外這裡實行的是福利分級制度,依照每個人的貢獻程度,享受不同等級的社會福利,以保證積極性和競爭力。福利沒有繼承性,任何一個成年後的男女都只享受基本福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