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飛簷的影子上,站在流水的聲音前,衣袂在夜風裡微微擺盪的青葉。
“師兄你修的是順心意,所以才會如此自信地確定我的心意會順你心意嗎?”
……
……
離開西寧鎮之後,餘人隨師父去了很多地方,但無論是寒山那片的雪原,還是擁雪關下面那片荒野,他都不是太喜歡,因為人太少,紅河岸邊那座白帝城也沒有給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只是在聽說那位妖族公主殿下居然是師弟的學生時,他有些開心。
他最近這些天的心情不錯,並不是因為這裡是京都,是他的故鄉。
他自幼被師父養大,小時候的事情只有些隱約的記憶,卻早就已經記不真切,師父對他說他是京都人,在這裡生活過,他卻記不起來自己的家在哪裡,而且他並不喜歡京都,和不喜歡雪原荒野的原因不同,他覺得京都的人太多。
京都的人太多,雪原荒野的人太少,西寧鎮的人不多不少,最好。
他不知道師父為什麼帶著自己去了那麼多地方,為什麼會來京都,他只是擔心師弟的身體,想要和他見面,但師父把他帶到天書陵後,便悄然消失,並且囑咐他不要離開天書陵,說過些天,自然能和師弟見面。
看著師父消失的身影,他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不管師弟遇著什麼事情,有師父在,總是能解決的。而且京都裡的人真的太多,他真的不喜歡,天書陵裡的人不多不少,有青樹,有流水,很容易讓他想起西寧鎮後面那座山、那條溪,以及和師弟在一起背道藏、捉魚吃的快樂日子,聽說師弟當初觀碑悟道的時候,引落了滿天星光,這讓他很驕傲高興,於是他覺得自己有了更多喜歡這裡的道理。
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天書陵裡可以看天書碑。他自幼通讀道藏,大道三千卷除了最後一卷,早已融匯貫通,雖然和陳長生一樣,師父沒有教過他如何修行,但他對隱藏著道法至理的天書碑,自然有種親近的感覺,想要從中看出些有趣的東西來。
師父離開天書陵時交待他不要離開,卻沒有說不讓他去看天書碑。他在那間小院裡做好了兩天的飯食,扶著柺杖站在籬笆旁看著陽光變幻了兩次,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便帶著包好的飯盒走出了梅里,順著山道向陵上走去。
大朝試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去年周園開啟和煮石大會以及隨之發生的很多變故,天書陵裡的觀碑者陸續出陵,現在還留在陵內的修道者比起往年來說非常少,他在山道上走了很久,竟是一個人都沒有遇到,直到來到第一座碑廬前。
在這座碑廬前,他遇到了一個名叫紀晉的碑侍。那名碑侍的性情很溫和,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淡然與從容,給餘人的感覺很好,他心想天書陵果然是修道聖地,觀碑久了,莫非都會在氣質上得到這樣的提升?
那名叫紀晉的碑侍問他是哪個宗派山門的弟子,為何會這時候入天書陵開始觀碑。
餘人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好在他本來就不能說話,他把柺杖擱到亭柱上,用一隻手比劃了幾個動作,也不知道對方能不能看懂。
紀晉沒能看懂他的手語,但看清楚了餘人的殘障,心生同情,沒有再問什麼,還提醒他觀碑時不要勉強,要注意休息。
看著那位碑侍順著山道離開,餘人擦了擦額頭上滲出來的冷汗,眼睛裡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心想師弟說的不對,自己哪裡不會騙人,只不過在西寧鎮不需要騙人,你看,我這時候就成功地瞞過了一位前輩。
天書陵的第一座天書碑是照晴碑。
餘人拖著腿慢慢走到碑前,望了過去,有些好奇,有些興奮,甚至忍不住伸手摸了上去。他覺得這座天書碑真的很有意思,那首前賢寫成的詩真好,手指摸上去的感覺真的很舒服,冰冰涼涼的,就像西寧鎮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