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雲中、雁門、代地三郡,不但有農田千里種滿菽麥,更有廣袤蔥鬱的大草原為趙國養著無數馬匹牛羊,若朝廷放任不管,損失的可不僅是即將收穫之農作物,還有那些肥美的馬牛羊,也會因草料被泡壞而大量餓死,再者,水患之後必有瘟疫,到時北地恐會死無數百姓,加之因水災帶來的饑荒
而君王若早些撥款項給他們治水,不但能保住北地今歲之糧食與牲畜,還能防止數年間再遇暴雨而再次致災
哪知,眾人費盡了口舌,輪番上陣勸了半天,趙王聽完卻一臉神色愉快道,
“這大雨,既然是百年才一遇的,北地眾人忍忍不就過去了?若要寡人撥付這許多錢糧修溝渠,卻只能用這一趟,是何其可恥之浪費啊!至於鬧瘟疫麼,說起來倒是正好,我趙地本就人多地少,那些北地之蠻夷並非我趙國本土之人,若他們皆能死於這場暴雨之中,寡人倒可順勢將中原之民,遷去北地耕種放牧!”
當年趙武靈王殲滅中山國後,又一鼓作氣佔領邊境的林胡與樓煩兩國,並將這片區域與代地一道,改稱為雲中、雁門、代郡三地,便仗著這片地勢開闊的水草之利,大肆擴養畜牧業與開墾荒地。
故而,趙國北地雲中雁門民眾,多是林胡二國牧民的後代,他們是極擅養出肥美強壯之牛羊馬匹的。
大臣們一聽他這話不由面面相覷,這一刻,他們竟從旁人的眼睛裡,看到了對自己深深的鄙夷——收受賄賂換來的這君王,眼前這從未受過儲君教養之人,著實不適合做一國之君啊!
且不說世代農耕之民,遷去北地能不能養好牲畜,就拿修繕河渠堤壩之事來說,如今花銷甚大,乃是王上登基後數年未管過它們吶,若他能如秦王那般,年年命人查缺補漏修繕,又哪至於要一下掏出這許多錢糧?
想到那位雷厲風行的秦王,大臣們一時更有些膽戰心寒,正要再勸,卻見郭開笑眯眯上前道,
“王上,要想解決此事倒也不難,臣有一計,既能讓北地官吏看到王上賑災之誠心,又可讓國庫少出銀糧!”
趙王急忙欣喜下殿問道,“愛卿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郭開笑道,“王上可沐浴齋戒一日,親自在邯鄲設下祭壇,沉二十名童男童女於洺水,再伐鼓而行雩禮,以祈河神早日止雨,待雨停,河水自會退去,稼穡牲畜亦可得周全,如此,北地困境便迎刃而解”(1)
趙王撫掌大讚,“相國此計妙哉!”
這計策對他而言只需花些祭祀牲畜,無須購置大量昂貴之鐵器,自是極為划算的,是以,趙王當日便趕走群臣,開始在宮中齋戒,再命人從城中尋來二十名長相喜人的童男童女,次日,便冒著細雨親自前往洺水河畔,一板一眼地行起了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