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分卷閱讀232 (1 / 2)

多顧念李氏一族之功勞,或是有多信任李牧絕不會反,而是,他們從數番秦軍攻趙皆無功而返一事,看出李牧於趙國之重要,不啻於當年白起於秦國之重要。

有李牧這當世名將為趙國守住國門,他們的土地財富,才能安安穩穩揣在趙國境內,無須擔心秦人或匈奴人打進來而劫掠一空——正因如此,宗室也願意與李氏一族保持良好關係,以籠絡李牧為趙國死心塌地賣命。

一個對趙國如此重要之人,那昏君竟不聲不響將他殺了,眾人如何能忍?

在這熊熊怒火之下,宗室開始密謀更換趙王一事,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很快,趙國又傳開了新的流言:李牧並未謀反,他乃是因郭開之讒言,而被趙王冤殺的!

這流言很快便如燎原之野火,瘋狂蔓延到趙國的大街小巷。

先前,百姓們不忍讓眾人指摘戰神李牧,大多人聽聞他謀反被殺一事後,都會下意識地保持緘默不與人討論,是以,此事朝廷雖公佈了,民間卻一片靜悄悄,並未實現郭開期待的李牧被千夫所指之盛況。

至於那些早就知曉李牧已逃走的代郡百姓,更是默不吱聲假意信了趙蔥這訊息,絕不敢讓人發覺此事。

但這回,李牧實則是被冤殺的流言一起,趙國百姓便沸騰起來了,在他們心中,能為大夥抵擋北邊蠻夷與南邊秦人的李牧將軍,可比那昏君重要萬倍!

是以,既悲且怒的百姓們,開始在各地悄悄自發為李牧蓋泥祠,並在有心人的授意下,讓自家孩童吟唱“李牧死,郭開在,趙國亡”的童謠。

如此一來,宗室便聯合部分利益一體的大臣多番上奏,以“郭開構陷忠臣觸犯眾怒,還請王上早些將此奸賊除去”的名義,逼迫趙王“殺”郭開。

他們自然知曉,趙王絕不肯殺他最信重的恩人郭開,正因如此,他們才會這般反覆上奏,以讓趙國眾人看清——這一味包庇奸賊之昏君,德不配位,自該退位讓賢!

正在趙王怒不可遏,聽了太后的建議打算破罐子破摔,找來郭開商議要調遣軍隊將宗室族人挨個剿滅之時,楚軍浩浩蕩蕩三十萬人北上、並於薊城與齊燕二王會盟一事,傳到了邯鄲。

明眼人皆能看出,三國此番若是要攻秦,又豈會單單撇下趙國?

於是,眼看就要爆發的趙國內亂,倒是頃刻間應聲而止,宗室子弟紛紛命人快馬加鞭跑回封地,秣兵歷馬嚴防死守,而趙王在驚慌失措之下,下詔傳李牧回邯鄲保護自己——直到郭開哭嚎著提醒他,李牧那逆賊,已被殺啦!

而聞知這天大喜訊的三國聯盟,很快就迫不及待從距邯鄲不遠的薊城發來國書,要求趙國立下盟約,將從秦國手上得來的九座城池,盡數獻與他們,否則,百萬聯軍將立刻伐趙。

趙王心痛難忍之下,權衡再三,打算派人前去討價還價,留下三座城池而分六座給三國,卻被郭開極力勸阻了。

郭開當日會改口同意蒙恬要帶走李氏全族一事,正是覬覦秦國那九座有煤礦與高產糧種的城池,在他眼中,將其中二三城從君王手中哄騙到自己手中,乃是早晚之事,故而早將其視為郭氏之私產。

須知,趙王手上若有九座城池,他自能輕而易舉分走兩三座,但若趙王手中只剩兩三座城池,他便會一座也分不到,如何肯讓三國之人前來分走?

>/>

是以,以郭開之精明算計,自然認為當務之急該派趙國軍隊與三國開戰,如此便能保住他的城池——趙國如今雖不如往昔強盛,但為與強秦和匈奴對抗,各地邊軍與朝中軍營人數加起來,卻也是有六七十萬之多的。

他堅信,以趙國六七十萬大軍對陣三國烏合之百萬大軍,乃是勝券在握。

故而,郭開這趟堅持以“王上今日若妥協六座秦國之城,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