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相也是越來越不耐煩。將來燕兵襲來,王相即使苦心勸羅獻成死守,所起的作用也會十分有限。
與其留在隨州越來越給邊緣化,不如自我發配、離開隨州、獨守一地。
將來淮東大軍到來,王相能率守地歸附,隨州就立時出現一個大缺口,有如泉州之於閩東,收復隨州也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倘若燕兵先至,羅獻成率長樂軍沒骨氣的投降過去,隨州還能有一角之地堅守,就如同當初津海一樣,牽制敵軍能為淮東兵馬調動爭取更多的時間。
“我該去何地?”王相問道。
“柴山!”周彬說道。
隨州八縣,柴山位於淮山最深處,原隸禮山縣,設柴山巡檢司,還是在淮泗亂事興起前夕,才新置柴山縣。柴山北與信陽羅山相接,東與廬州故埠相鄰。其間山高谷深,與羅山、故埠僅有狹窄、曲折的澗道相接,大股兵馬無法透過,僅盜寇、山民、藥戶或私梟常走。
桐柏山與淮山之間的主要通道,主要集中在禮山與羅山之間,位於淮山西麓的禮山縣是隨州東北面的屏障,位於淮山腹心之間的柴山則成為長樂軍所控制的邊緣地區。要不是戰事使得大量的民眾逃入淮山之中生存,羅獻成都懶得派兵去控制柴山。
王相借陳韓三借兵糧一事弄翻,自貶求去獨守柴山,不會引起羅獻成及長樂軍其他將領的警覺。
王相雖然治政不領兵,但在長樂軍的聲望甚高,必然也能拉攏一些不得志而志向相投的中下層將領同去柴山,只能善經營之,便能成為可以依重的兵馬。
雖說柴山與廬州故埠之間沒有寬敞的大道相接,大股兵力無法運動,但百十人穿山越嶺,十天半個月也能走上一個來回。能有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王相便能將柴山經營成淮東西窺隨州的一個軍事據點。
更為重要的,林縛希望王相能幫助淮東,在在柴山與故埠之間,開闢一條橫貫淮山的出兵棧道來。
“淮山棧道!”王相心裡一驚。
“對,”周彬說道,“淮山自古為群寇集聚之所,與道阻山險有直接的關係。數百上千兵馬想進山剿匪,行動就極緩,百十兵馬而易受盜賊反襲,故而淮山之中山寨林立,受朝廷約束者,不過十之二三。廬州將在故埠境內,以聯結山寨之名,打通到最西側陳店山的通道,但到柴山,甚至到柴山以西延伸到禮州的通道,就只能指望王大人了……”
淮東據廬州,控制淮山東麓,實力再強,也不能將山道修到隨州控制區域裡來。
特別是柴山本身也位於淮山深腹之中,從柴山往西到禮山縣,也是道險路曲,不利大兵通行,也唯有王相能借加強控制柴山的名義,徵募民夫修築柴山與禮山之間的通道——也就是說,只要王相與淮東配合好,這條橫貫淮山的通道,將能瞞過所有勢力的視線!
“楚漢相爭時,有‘明修棧道’之策,崇國公深謀遠慮,此時在淮山腹心修出一條出兵通道,他日必能用為奇謀,”王相讚道,“只是這腹心地要修出一條用兵通道來,這耗用的錢糧,怕是難以計數……”
“王大人願去柴山否?”周彬問道。
王相垂眉而望,心想:柴山位於淮山腹地,雖說荒僻窮困,但不管羅獻成將來做什麼選擇,他與子弟、親隨去守柴山,最不濟也能守在一隅從容去看天下大勢變化。
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能獨善其身;再說天下大勢,能與燕胡爭者也只有淮東了。
過了許久,王相往後退了一步,朝東南廬州方向而拜,說道:“陳韓三借兵糧一事,我如此苦口婆心,羅帥卻聽不得半句話進去,隨州城裡也沒有能容我的地方了,也只能附隨崇國公,求去柴山得個清靜不爭……”
王相言語間還是給自己留了餘地,周彬只是不管,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