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山祖師法劍,又名‘閭山大真人法劍’。
乃是蘇午以許旌陽天師法劍為胚,熔鍊殺生石於此劍之內,最終重煉而成的一柄法劍。
此劍自他當初脫離模擬時空之時,便一直留在了閭山道中,成為閭山道有序傳承的最佳明證,亦是後來閭山道代代大真人方有資格運使的一柄法劍。
法劍經過歲月洗禮,更得每一代閭山真人細心養煉,其本身威能已然遠遠超出蘇午初將它煉造出來的時候,但即便如此,它於蘇午而言,仍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無法為他提供多少助力。
他看著那柄褪盡爐火氣、流轉瑩潤若水光澤的法劍,笑著搖了搖頭,將法劍推了回去:“此劍於我而言,已經沒有大用。
反倒是於閭山道內代代傳承,能護持後來弟子。
師妹把劍收回去罷。”
鼎靈聞言,垂目思索了片刻,就將法劍收回身後鞘中,與蘇午說道:“既然師兄已不需要此劍,我便把它送歸閭山,交由今之閭山大真人使用。”
“嗯。”
蘇午眼中神光閃動,若有所思:“如今閭山道已經傳承四代,而今掌教是‘鼎顯通玄明’五個字輩中的‘玄’字輩,歷數五代千百餘弟子,能登‘閭山神譜’之中廟系坐胎成功者有幾位?”
旌陽天師開創‘坐胎功’以後,便依摘取不同層次的廟系神韻,為道人劃分出坐胎層次。
而今獨一道神譜中的廟系神韻高低上下之區別,於蘇午而言,幾乎等同於無。
是以他另有一套區分坐胎功成就層次的考量。
最上層次,自是以‘坐胎功’為根基,但已然超越‘坐胎功’的臼巢,有了自身的道法追求,從前道門種種修行,包括坐胎功本身,俱已不在其身上顯露任何痕跡,其與自身過去道法修行更沒有了因果牽扯。
今達到這最上層次的閭山道士,只有蘇午與鼎靈。
次一層,則是雖未有斷卻與過去道法修行的因果牽扯,身上仍有從前符籙道、金丹道等種種道法修行的痕跡,但業已望見前路,自身法門修行已成體系,可以傳道於下。
依鼎靈所言,達到這一層次的閭山道士,當有顯真、顯直兩人。
除二者以外,閭山道內或還有他人抵達這個層次,只是鼎靈當下並未告訴蘇午。
如此第三層次,即是還未能望見前路,一切修行皆在‘坐胎功’的體系當中,但依然能脫離‘閭山神譜廟系’,獨自在虛無之中,開闢自身的廟系。
——此是蘇午初成坐胎功時達到的層次。
最末層次,自是坐胎成功,但還在‘閭山神譜’網羅之中。
“閭山道傳承至今,得登閭山神譜,於廟系之中坐胎的道人,多集中在‘通’與‘玄’兩個字輩中。
通、玄兩字輩弟子,正經歷閭山道最盛之時。
這兩代弟子加起來有數千人之多,而於閭山廟系中坐胎者,亦有一百三十餘。
玄字輩下,至‘明’字輩時
閭山遁於世外,傳度收徒、延續香火,只能看運氣,偶於海上遇到落單的疍家人、船工、漁民等等,考校性情、資質以後,再行遴選為徒,引其自行登上真閭山。
如此經歷種種磨難,登山真閭山拜師學藝的明字輩弟子,只有三百餘人。
但這三百餘明字輩弟子之中,卻有五十餘個於閭山廟系之中坐胎。
能坐胎於閭山廟系之中的弟子,加起來有近二百人;
能以閭山廟系作根基,脫離閭山神譜,於苦海虛無之中自行開闢廟系者,則有二十餘個。
二百餘道士中,今下還能脫離廟繫於世間顯身者,不足二十位。
餘者大多因壽元耗盡,化作了廟中神靈,還有少部分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