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將劉坤> 第2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部分 (4 / 4)

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但祖逖後來並未得到王導和晉元帝的支援和信用,以致憂憤而終。這不能不說是王導政治思想的一個消極方面。

鹹康五年(339年),王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王導、庾亮相繼死後,朝野憂懼。朝廷以陸玩拜司空。陸玩再三辭謝,他嘆息著對賓客說:“以我為三公,是天下沒有人材了!”時人認為這是明智的看法。當時,東晉的確又遇到一次危機,就是桓溫的篡奪事件,不過由於王、謝兩大士族的抵制,桓溫的野心未能實現。桓溫死後,謝安執朝政。桓溫的弟弟桓衝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東晉朝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各大族勢力平衡的“鎮之以和靜”的作法分不開的。這也說明王導保持東晉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積極影響作用。

伯仁由我而死

《資治通鑑》載,值王敦叛亂。

王導因為是王敦族弟,怕受牽連,跪在宮闕外請罪。值周伯仁入宮,王導哀求說:“伯仁,我一家百口就託付給你了。”周伯仁毫不睬理,入宮對明帝說王導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周伯仁出宮,留伯仁飲酒,伯仁酒醉出宮,王導還跪在宮門前,又求周伯仁,周伯仁不答,卻噴著酒氣說:“今夜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系於肘後”王導自以為伯仁不救他,甚恨之。其後王敦入建康,徵求王導意見,問周伯仁是給他*還是殺掉,王導都默而不語。於是王敦就殺掉了周伯仁。後來王導料檢中書故事,看到周伯仁救他的奏章,言辭感人,殷勤切至。王導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對諸兒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舊時王謝堂前燕

王導與稍晚於他的謝安都住在建康青溪與秦淮河之間的烏衣巷。烏衣巷是三國時東吳禁軍駐紮的地方,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故此得名。東晉的高門士族都住在這裡。後來唐人劉禹錫遊南京,曾感慨賦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導死後賜葬幕府山西南麓。

………【第三十四篇 王敦】………

王敦(266年~324年)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王敦是琅琊王氏家族中的重要代表,是東晉宰相王導的本家兄弟,軍權在握。書中寫了他兩個方面的性格。一是為人傲狠。也即今人所說的“厚黑”。一是他的粗俗。先述其狠的一面,即心腸極硬,視殺人如尋常遊戲。

《汰侈篇》:“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善飲,輒自勉強,至於沈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文中的大將軍即王敦。對於酒席上拒飲即斬女僕這件事情,清人今人均懷疑其真實性,《晉書·王敦傳》述之於王愷身上,並且未言已殺三人事情。但王敦在這裡表現出的冷漠殘酷,是觸目驚心的,“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短短二句,已經揭示出這是一個怎樣草菅人命的人呢。雖然這裡殺人的不是他而是石崇,他也至少是一個幫兇吧。

再看他的“傲”,也即臉皮之厚。還是這《汰侈篇》裡的事情:“石崇廁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