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11章 嶄露頭角 (2 / 2)

到明中期之後,舉孝廉制度基本成了擺設。監生雖有,卻要比科舉地位低,升到一定職位就到天花板了,只能算對官員子弟和勳貴子弟的一種福利。

姚廣善就是被舉孝廉,才從廣東肇慶府某縣衙的小吏變成了縣官,然後一步步升到了從四品的右參議職務。

那他有何德何能,從小吏一路暢通無阻,只用了八年時間就成為封疆大吏的呢?三個字,海戶司。

姚廣善出身於海戶司,排行朱一!從利瑪竇在北宮門外皇莊裡籌備歐羅巴神廟開始,他是第一個被收養的孤兒,當時只有7歲。

七年後他也是第一批從海戶司畢業,但沒有進入海軍,而是與十多位學弟被安排到廣東和福建的縣衙當中做小吏,專職推廣新政。

光靠李贄、袁應泰等人在高層施壓,新政真沒那麼容易推廣,很容易被當地官員合起夥來推諉、拖延。而姚廣善等海戶司成員就是在底層具體操辦和監督反饋的手和眼睛,上下一起動才能找到突破口。

但洪濤想得更長遠,他不光要這些年輕人成為新政的助力,還要把他們培養成大明未來的棟樑。去各地當小吏,只不過是體察民情、熟悉官場運作的實習,等年紀大一大、心性成熟些、經驗更豐富時,再走上前臺。

可是當小吏與做官完全是兩碼事,為了給這些孩子弄到官身洪濤可算絞盡了腦汁。常言說的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辦法還真讓他給找到了,那就是舉孝廉。

這個原本由朱元璋用來拉攏士紳地主階級的政策,雖然已經很久不用了,卻沒有被廢止。那就拿來用用吧,你們不是張嘴閉嘴就願意提祖制嘛,咱就順應一次,看誰敢反對。那可是開國皇帝提倡的,誰反對誰就是大逆不道!

沒人舉薦?不可能,李贄和袁應泰主政的時候每年都必須舉薦好幾個,只要舉了皇帝就批!待山東和直隸也被納入新政範圍,能安排的小吏和能舉薦的官員就更多了。

截止到目前為止,少說也有三百多名海戶司畢業生在七八個省份的縣衙、府衙裡任職,小半透過舉薦已經有了官身,品級最高的就是姚廣善。

(本章完)

:()不明不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