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4部分 (2 / 4)

毀壞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將州吏帶至車裡,跟他說道:“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能將其損壞,我們的吉凶禍福恐怕都會相等無免,不見得只有我獨受此罪。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我們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儲存性命,也不必無謂受刑。”州吏疑惑地問:“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怎麼也要逃亡?”太史慈便答:“某初時受本郡所遣,只是負責來視察你們的州章是否已經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以致損毀公章。如今即使見還,恐怕亦會因此無受譴責刑罰,因此希望一起逃去。”州楚相信太史慈言,另於即日俱逃。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後,卻潛遁回城通傳郡章,完成使命。

青州刺史知道這件事情後,另外派了一個吏員往洛陽通傳,但有司卻以先得郡裡奏章為理由,不復查察此案,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但他亦成為當時青州刺史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只好避居於遼東。

呂布覺得太史慈這件諸於史冊的事蹟只能反映出太史慈機敏果斷、富有膽識、敢擔當的個性,很像春秋戰國時代“重然諾、輕生死”的俠士刺客所為,很符合歷史的記載,有“古人之風”。

但這件事情,算不得非常了不起的功績,不值得一提再提,特別是跟他後來的事蹟相比。

但現在是光熹二年,孔融被管亥圍城的事情還未發生,所以還未發生太史慈千里搬兵救北海的英雄事蹟,但呂布渴慕英才,對英才的適當馬屁還是要拍的,總不能指著對方的鼻子說你現在其實就是一個無名小卒。

呂布朗聲笑道:“子義,你平生為人無愧於一個義字,本公甚為欽佩。”

太史慈恭敬地行禮道:“大將軍謬讚了,在下為此離棄母親避難遼東,有違孝道,心中實在有愧!在下身在遼東,不能照顧母親,多賴大將軍託人照料,母親方安然無恙。在下返回青州,母親多說大將軍之恩,囑咐在下前來為大將軍效力,以報大將軍照料之恩!”

呂布頜首笑道:“子義,未知你同霹人劉璨劉正禮與北海相孔融孔文舉對你投效本公有何異議?”

太史慈一臉不解,愕然道:“回稟大將軍知,劉正禮雖與在下有舊,可他被董卓闢司空撰,以亂不就,避居準浦,在下與劉正禮已失去聯絡,孔北海初到北海,自顧不暇,不曾與在下有什麼聯絡,不知大將軍為何要問起這兩人有何異議?”

呂布這才記起來,孔融開始知道有太夾慈這個人物並開始照料太史慈的老母親是一年多以後的事情,劉繇就任揚州刺史也是兩年後的事情,跟現在並不搭邊,呂布心底非常尷尬,但面上卻平靜如水道:“東萊劉家乃東萊第一世家,孔北海署北海亦控東萊,本公本來想他們是不會把子義這樣的英才遺漏到本公的帳下的,現在看來他們卻是有眼無珠不能慧識英之輩!”…;

呂布這番話轉折的甚好,還巧妙地讚揚了太史慈一番,不過以正史而言,孔融和劉贈還真的如呂布所說,是有眼無珠、不能慧識英的蠢主。

太史慈臉上聽呂布如此評價劉贈,便有些拂然不悅,他身邊那個人卻開口冷笑道:“劉正禮乃漢氏宗親,其從父劉寵是聞名清官,曾為太尉,其父劉輿作過山陽太守,其兄劉岱為充州刺史,劉正禮此人有雋才,在他十九歲時因為堂叔劉韙被盜匪所劫持為人質,劉贈為搭救其堂叔,結集十多人混進賊窩,趁隙將盜匪頭目斬首,成功救出堂叔,因而知名,被舉為茂才,世人評價,若得劉岱劉暗兄弟,便是御二龍於長塗,騁蟋璨於千里,如此龍鳳之姿,卻被奉先公目之為有眼無珠不能慧識英之輩,我為劉正禮嘆!”

呂布不以為憚,笑問道:“請問閣下是?”那人拱手道:“在下北海劉政,見過大將軍。”

呂布稍一回想,便笑問道:“閣下莫非便是與邸原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