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部分 (3 / 4)

嚴,士心畏愛,皆由於廉以率下,不名一錢。今因軍餉支絀,願將養廉銀兩,悉數報捐,由各該省提充軍餉,不敢迎邀議敘,實屬淡於榮利,公而忘私。”曾國藩之所言,確不為過。

不要命

彭玉麟以打仗不怕死聞名於湘軍。咸豐四年(1854),彭玉麟剛剛出山,即率領左營水師參加圍攻嶽州之戰,遭到太平軍猛將曾天養部的攔擊。在激戰中,彭玉麟“奮不顧身,右肘中彈,血染襟袖,仍裹創力戰”,被譽為“勇略之冠”。次年七月,彭玉麟在移軍屯口途中與太平軍遭遇,所坐船桅杆被太平軍炮火擊中,船在江上打轉,他並不慌張,旋躍入部將成發祥的舢板中才脫離危險。事後,當時的湖北巡撫胡林翼在奏摺中稱讚“玉麟忠勇冠軍,膽識沉毅,坐舢板督戰,被擊斷其桅,神色不變。”成豐十年(1860)五月,曾國藩在向朝廷報告軍情時稱:“查彭玉麟管帶水師,身經數百戰,艱險備嘗”,並讚揚其“任事勇敢,勵志清苦,實有烈士遺風”。被曾國藩以“烈士遺風”讚許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湖南新寧人江忠源,另一個就是彭玉麟。江忠源早死,而彭玉麟的勇敢不怕死,更為湘軍各將領之冠。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光緒九年(1883),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殖民者加緊侵略越南,矛頭直指我國西南,全國上下抗法呼聲日益高昂。清廷於5月諭李鴻章去督辦廣東軍務,但李滯留上海不往,在邊疆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清廷於是改命彭玉麟為欽差大臣督辦廣東軍務。當時年已68歲,並已告老家居的彭玉麟,在民族危機嚴重的關鍵時刻,不顧年高體弱,慨然應允,立即募兵4000人開赴廣東虎門附近駐守。行前他向清朝廷上書表示:“畏首畏尾,其如外侮日肆,憑陵何哉!臣德薄能鮮,不知兵,尤不諳陸兵,排程水師三十餘年,我行我法,惟秉誠實無欺之血忱,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愛國禦侮之情懷,躍然紙上。彭玉麟的一生,以其言行基本實踐了其“三不要”的諾言。後任湖南巡撫,時任湖北布政使的陳寶箴在悼念他的輓聯中寫道:“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是生平得力語,萬古氣節功名都從此。”在與他同時代的封建官員中,誠為不可多得也。編輯本段雪帥彭玉麟

在晚清政治人物中,彭玉麟是非常特殊的一位,與之並稱“大清三傑”的曾國藩、左宗棠雖然也被稱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劊子手”,中學歷史課本上畢竟還提到他們興辦洋務、抗擊外侮,尤其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收復新疆,至今“左公柳”餘蔭猶存,而曾國藩更是為後世讀書人所稱道,據說國共兩黨的領袖毛·澤東、蔣·介石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而彭玉麟的事蹟卻很少流傳,原因大概兩方面,其一,熟悉太平天國戰史的人都知道,湘軍陸戰方面對太平軍負面居多,而水戰勝率則超過七成,其人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期任湘軍水師統領,手上只怕“沾滿了太平軍將士的鮮血”;其二,其人風骨剛介,在湘軍內部也不為同僚所喜,與曾國藩胞弟曾國荃、晚清另一位重臣李鴻章等人頗多牴牾,功成名就後多次辭官不就,於汙濁不堪的晚清官場中獨樹一幟,時人多譏之“孤潔自矜”。但綜觀其人其事,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文采人品,彭玉麟都足為一時翹楚,完全值得吾等後輩研究學習。彭玉麟字雪琴,人稱雪帥,自號退庵堂主人。他的父親彭鳴九做過“合肥梁園鎮巡檢”,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長,但就是這麼一個品級很低的武官,卻得到當時的安徽巡撫李翰章(李鴻章之兄)極高的推許,於彭鳴九死後親自做傳,“推為皖中循吏之最”。然而彭鳴九英年早逝,加之為官清廉也沒有留下多少遺產,而族中一些壞人又對孤兒寡母橫加欺凌,所以彭玉麟在故鄉湖南衡陽度過了自己悲慘的少年時代。彭玉麟就讀於衡陽城中石鼓書院時,“舊袍敝冠、三餐不繼,然介然自守,未嘗有飢寒之嘆”,他的弟弟彭玉麒則尚未成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