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武俠歷史時間線> 第26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3部分 (1 / 4)

芍洩���緦Χ醞夤�盡⒅洩��緗ㄉ杓�龐腖盞さ鋇毓�竟滄欏埃悖鉓DJV七五聯營體”緊張施工,該專案合同總金額6。03億歐元,庫容量124。5億立方米,裝機容量達125萬千瓦,號稱世界第一的水壩總長9500米,最大標高65米,是中國迄今承建的最大境外水電專案;中國企業還把目光投向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剛果(金)大英戈水電工程專案,該專案預計投資500億美元,裝52臺75萬千瓦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3900萬千瓦,一旦建成,規模將是三峽電站(1820萬千瓦)的兩倍多,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站。

中國造水壩增多的奧秘

由於上世紀末以來,歐美各國對水電利弊爭論不休,大型水壩處於擱置甚至負增長狀態,據統計,上世紀70年代,全球在建水壩數量為5000座以上,而90年代則下降為2000座左右。但非洲、南亞、東南亞等國卻處於急需電力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本國科技能力和財力又不足以支援火電、核電等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一次性投入巨大、但建成後成本低廉的水電就成為這些國家的首選。

二戰後長期一段時間,世界銀行曾將水電開發作為對窮國幫扶脫貧的良好選擇,對這些國家的許多大型水電專案給予資金支援,但由於環保組織和輿論的壓力,2000年,世行和其它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幾乎全面停止對水電專案的資助,而水電站工程所需投資巨大,非貧困國家力所能及,這使得這些國家雖擁有大量可開發水電資源,卻無力轉化為急需的能源,如非洲經濟可開發水電蘊藏量高達10億千瓦,但目前開發率還不到8%。對於這些國家而言,所謂BOT模式,即開發商承擔部分甚至全部融資責任、並在一定合同期限內承租經營,就成為唯一現實的選擇,而世界銀行等的大門緊閉,又讓他們不得不另尋途徑,這一途徑的首選自然就是中國。

由於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都是國家企業,不僅財力雄厚,而且門檻低,手續簡便,對中國企業出境承攬水電工程專案有針對性地給予政策扶植,因此中國水電企業很容易為其在境外發展中國家承攬大型水利專案申請到必須的融資;不但如此,由於國家戰略的考量,在不少時候,雙邊關係等政治因素,會被放到比資金安全、投資回報等經濟因素更重要的層面上考量,這使得一些大型、長線和高風險地區的水壩專案,也能獲得大資金的支援。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水壩在第三世界遍地開花,毫不足奇。

水壩,生態殺手?

在西方,水壩的確已漸趨沒落。

水電曾被認為是無汙染、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水壩則因具備防洪、灌溉、航運等多種功能而備受各國青睞。但隨著時代的推演,許多人認識到,水壩和水庫會造成諸如地質結構變化、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加劇、汙染物蓄積、生物鏈被破壞等種種環境問題,一些環保組織,如國際河網(IRN)和世界水壩委員會(WcD)等紛紛發表措辭嚴厲的報告和抨擊,力阻大規模水電開發,WcD2000年的報告直接促使世界銀行中止對第三世界國家水電工程的資金支援。

不僅如此,由於一些開發水電的窮國存在較普遍的管理不善、貪汙腐敗等現象,不但造成資金大量浪費,而且加劇了水電工程給環境和庫區安全所造成的壓力,正因如此,即使在水電投資未被封殺的上世紀80、90年代,世界銀行也每每以管理、貪汙、人權等各種理由,拖延、減少或拒絕給一些窮國的水電工程注資,如剛果(金)英戈一、二期工程就因資金屢屢延誤,變成著名的“尾巴工程”。

越修越高的水壩造成一個又一個大型人工湖,這勢必淹沒大批農田、民居和村莊,導致許多人失去家園和賴以為生的產業。如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