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2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部分 (4 / 5)

們的視野伸向資訊科技的未來。電子傳心術是資訊領域裡獨特的科幻題材。當然,物質——資訊傳輸法也屬於科幻作家的獨創。

第一節:早期夢想

今天被人們視為娛樂工具的電視,最初是作為一種單向通訊裝置被研究出來的。而在它被髮明出來的幾十年前,凡爾納已經在1892出版的《喀爾巴遷古堡》裡已經預言到了它的出現。當然,在這部愛情題材的科幻小說中,電視只是一個陪襯品。

頭腦裡不斷湧現出新鮮創意的威爾斯在1936年的《未來事物形態》中預言了移動通訊。那是一個“手錶電話”。幾十年後的今天,威爾斯個人無線通訊的理念成為現實。現實與幻想之間稍微有些差異的是,如今的人們習慣掏出手機看時間,而並沒有去購買附加在手錶上的無線電話。畢竟與通訊相比,計時只是一個簡單得多的功能。

今天的人類能夠生活在“地球村”裡,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貢獻十分巨大。1945年,克拉克在一篇名為《外太空中轉站》的科學論文中探討了通訊衛星的應用。他詳細描述了人造衛星如何能夠對赤道保持相對靜止,並充當中轉站。1957年,克拉克在科幻小說《特別專送》中再次提到這一概念。近20年後,他的預言成為了現實,那就是今天的地球同步衛星。它是現代無線通訊系統的頂樑柱。

第二節:當代前沿

聲音影象可以傳輸,那麼感覺呢?1950年11月,美國科幻作家弗里茲萊伯發表了短篇科幻小說《新時尚》。作者預言了感覺傳導技術:

“電視機開著,螢幕上帶面具著綠衣的女郎低聲吟唱著一首愛情歌曲。她的右手拿著什麼,在畫面的前景變得模糊不清,我看見電視機附有手感器,在我們英國還沒有這種玩藝兒,於是好奇地把手插進螢幕旁邊手感器的孔洞裡。我本來以為大致跟插進脈衝式橡皮手套一樣,實際上與此相反,我覺得像是電視裡的女郎真的握著我的手。”

2002年10月29日,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馬薩諸塞科學院的科學家合作完成了感覺傳導實驗。他們設計的儀器將手的動作產生的壓力轉換成高頻率電子脈衝,經計算機處理後,傳匯出去。分別位於倫敦和波士頓的兩個實驗者就這樣“握了手”。

大自然賦予世界以奇妙的資訊載體,那就是基因。於是,有一些科幻作家描寫了把基因作為資訊載體的故事。韓松在《信使》裡,就描寫了宇宙戰爭中,信使把情報嵌入自身基因傳遞的故事。

資訊科技除了通訊,還包括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在科幻作品裡,往往只有寫到人造生命時,才把計算機當成主題。不過,也有直接將計算機技術作為描寫物件的科幻作品。駭客題材就是其中之一。在長篇科幻《末日之門》(中國喬良著)中,恐怖組織中的電腦專家漢斯干得更狠,他黑掉了全球所有的網路。不管大國小國,不論軍用民用,不分民族和宗教陣營。所有與網路聯接的計算機無一倖免。中國能夠避開這一災難,僅僅是因為提前得到了警報。最後,突擊隊員們為了搜捕恐怖分子,只好從航空博物館裡開出一架二戰時的零式飛機——因為它上不了網,肯定不會受病毒的感染。

鄭軍在《青色》中,描寫了能夠預言未來的計算機程式“青色”。實際上,這是一個博奕學程式。但由於它的硬體運算能力極強,資料量極大,覆蓋了中國經濟的微觀層面,所以,任何一個公司都可以透過它,預言自己某個企劃案的成敗。主人公翁建亭出於對自由選擇的重視,不惜“以身試法”,強行實施被青色判斷為必然失利的專案,結果一敗圖地。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二編:技術奇觀(4…2)

第三節:電子傳心術

無論語言還是表情,都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外殼。即使它們在傳遞過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