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之經典。這部書透過五十億年後一位“最後的人”之口,講述了從二十世紀開始人類的十七次進化。其中包括長壽人、飛行人、思辨型人等五花八門的種類。不過,就是最後一代人,仍然沒有走出太陽系。只好面對太陽的寂滅回顧歷史,自我安慰。
第五節:非人智慧物種
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沒有其它智慧物種?科幻作家對這個問題的發揮,構成了一大類題材——非人智慧物種。這也是一個進化論題材的“變異”。
該題材裡被使用次數最多的,莫過於野人了。它們被描寫成智力介於人猿之間的進化缺環。當然,超越科幻範圍之外,世界各國也都有關於野人的傳聞。只不過從未得到證實。
中國最早描寫野人題材的科幻小說,是童恩正創作於六十年代的《雪山魔笛》。在喜馬拉雅支脈康格山的天嘉寺裡,紅教高僧拉布山嘉措留下一隻人骨製造的“魔笛”,據說可以用它召喚“山精”。二十世紀科學昌明時代,一隻考古隊來到這裡,透過魔笛喚來“山精”,原來是一群進化停留在一百萬年前的猿人。
野人題材裡較為晚近,內容很豐富的作品,要屬美籍羅馬尼亞作家波貝斯庫的《接近亞當》。該書創作於九十年代中期,背景很“現代”。一個白人考古學家在瑪埃斯特拉山中進入野人部落,和他們混熟。並且幫他們反抗白人野心家的侵害。作者熟知古生物學,對野人生活習性的描寫非常忠實於科學。除了一點:它們並沒有生活在今天。
英雄所見略同,四川女作家徐渝江新推出的《月光下的呼喚》,講的也是一個文明人進入野人部落的故事。只不過這個叫“明”的學者在野人群裡生活了十年,甚至不願返回文明社會。那個部落就存在於因野人而鼎鼎大名的神農架。他們有住房,有簡單的農業、醫術,有語言,甚至有原始的詩歌。除了交換食鹽,他們不需要和人類打交道,也反感和人類打交道。小說裡甚至有幾處人與野人的戀愛故事。
野人畢竟還是“人科”,一些科幻作品超越了這個範圍,描寫了地球上的其它物種裡的智慧生命。還是那位偉大的斯威夫特。他在將近三百年前便貢獻了許多至今不衰的科幻題材。在《格列佛遊記》第四卷裡,斯威夫特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由馬建立的文明——慧斯馬國。這個馬族國家位於南緯四十五度,距馬達加斯加不遠的印度洋裡,與周圍隔絕。主人公格列佛被叛亂的船員拋棄到這個大島上,遇到了文明的慧嘶馬人。“慧嘶”這個名字,其實就是馬的叫聲。它們建立了使用石器的文明社會,尚不能使用金屬,更不能建造船隻,所以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的島。慧嘶馬們吃熟食、能夠建立房屋,有社會等級。
在那裡,還生活著醜陋骯髒的野獸yahoo!對,原文就是這個詞。不知道雅虎網站的創業者們是否愛看《格列佛遊記》。Yahoo實際上就是人。慧嘶馬們向格列佛介紹,該國以前沒有yahoo。許多代以前,最早的兩隻yahoo出現在爛泥裡,然後繁衍開來。文明高貴的慧斯們從來沒有發現yahoo有些許智慧的表現,所以就訓練它們作牲畜。而格列佛不得不攪盡腦汁,反覆證明自己有智慧。到最後,他卻被慧嘶們的誠信友愛征服,即使回到英國,仍然視同類為野獸。
二百多年後,法國科幻作家彼埃爾居爾的《猿猴行星》是這方面的經典。小說裡出現了一個猿猴世界,在那裡,猿是文明生物,而人是野獸。掉到這裡的幾個人類宇航員,只有主人公透過努力,證明自己不是野獸。小說作者使了一個障眼法,以宇宙漂流瓶的形式講這個故事。開始令讀者以為它是一個外星世界。結尾處卻暗示這個“外星世界”其實就是地球。
1968年,當它第一次被搬上銀幕時,編導在結尾處展示了倒塌的自由女神像,點明這個猿猴星球就是地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