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10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1部分 (3 / 5)

,只要了五萬美元,甚至遠少於該片在臺灣的五十萬美元買斷費用。而它那精緻的特技在國內引起了一陣旋風。不過,好事不可再三,從那時起接近十年間,中國只能買斷美國的二、三流科幻電影,並且都是遠在首映期之後數年,甚至更遠的時間。筆者曾經在影院裡觀看過《西部世界》、《夢境》等不錯的美國科幻片。

不過,這種買斷方式卻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副作用,其它國家科幻片由於價格較低,得以在中國影院裡大行其道。筆者印象裡,先後有法國的《死亡遊戲》、《電視殺手》、印度的《印度先生》,巴基斯坦的《天外來客》與中國觀眾見面。甚至還有英國、前蘇聯、墨西哥等國的科幻片上演。只不過已經記不清它們的片名了。

1995年,第一部分賬大片《亡命天涯》上映,從此,好萊塢科幻片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計有《死亡地帶》、《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星戰前傳一、二集》、《蜘蛛人》、《後天》等等。主要的科幻大片都曾經搬上銀幕。尤其是2003年,從《駭客帝國三》開始,中國和美國同步上演科幻巨片,使得電影業本身可以從盜版碟片中分得較好的市場,成為中國電影業劃時代的標誌性事件。

在引進好萊塢科幻大片方面,審查制度比較寬鬆。不過,《少數派報告》、《人工智慧》等還是因為“片中的未來比較陰暗”而無緣中國銀幕。

除此之外,科幻片在中國電影業中還扮演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色。電影製作和電影發行是分離的,類似於工廠和批發商的關鍵。所以,電影製片廠的生存和電影院錢的生存也是兩回事。當中國的電影製片廠普遍苛延殘喘時,中國影院卻可以靠著上演海外大片,來換取黎明前的幾絲暖氣,等待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陽光。

而這些海外大片裡,科幻片總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比如,當去年華夏電影發行公司成立,試圖打破中影公司的壟斷後,第一部引進的影片就是《終結者三》。據報道,該公司在美國選片的人只有兩名。在精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根據一部電影在美國的票房預測來選擇。中國電影總票房從前年的八億元谷底開始,以每年一億元的速度緩慢爬升。如果剔除幾部科幻大片,這個數字立刻大為縮水。

九十年代中後期,影碟機大量普及。盜版渠道逐漸暢通。為海外科幻片的引入增加了一個特殊的“渠道”。在這個問題上,專業人士有自己的看法:“在九十年代後期,由於VCD和DVD的普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培養了觀眾群。而且這個觀眾群已經是年輕化了的,已經可以構成新的主流消費群體。雖然這涉及了盜版這個法律和道德的雙重汙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文化的大規模傳播和電影視野的迅速擴張是一個國家電影興起的最根本的土壤……”(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杜慶春,《中國電影:創作與市場》194頁。)

在這種重塑觀眾群體的過程中,科幻電影在中國已經贏得了一批潛在觀眾。象《星球大戰》前傳和《終結者三》這樣的片子能夠在中國取得一定票房,根本原因就是觀眾普遍從影碟裡看到過《星球大戰》正傳和《終結者》一二集。否則肯定會不知所云。

如今,中國科幻影迷幾乎同時間欣賞美國科幻電影。已無任何影響。這為中國科幻片的出場,解決了觀眾方面的問題。既然一部美國科幻片能在中國市場上拿到幾千萬的票房,一部中國科幻片也應該有這樣的觀眾預期才對。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七章:中國科幻電影(5)

第五節:好萊塢科幻片中的華人

當海外球員姚明和孫繼海等人代表中國隊出征時,我們有沒有聯想過,在好萊塢,也有一個科幻片的華人海外兵團。這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片不得不提的一個話題。

提到好萊塢的華人科幻嘗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