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科幻怪獸> 第12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0部分 (3 / 5)

自己的電工學雜誌改名為《驚異故事》。後來,科幻界同仁只是將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專業科幻刊物的誕生,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影響,那就是,一批科技迷成為科幻迷,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個群體的構成。此前,科幻作品的讀者,主要還是通俗小說和藝術小說的讀者。

而這次改版的過程,也體現了直接的、純粹的科幻,與作為藝術型別的科幻之間的不同。在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等藝術產品之外,一直存在著作為智力遊戲的,純粹的科幻。就是科幻界自己,也很少研究過這類現象,只是把它當成科幻文藝作品影響的延伸。其實,它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現象了。

所謂智力遊戲科幻,是指以現有的科學知識為素材,隨意構思科技問題。這種構思不是科學研究的一部分,不需要進行實證研究,從而,構思者本人並不對構思結果承擔任何責任。

將這些奇思妙想放在科幻雜誌上,與小說並行,歷來是科幻雜誌的編排方法。中國科幻雜誌也不例外。《科幻世界》上的“奇想”欄目就是智力遊戲類科幻的主要陣地。這個欄目的創辦人,最初是想把它辦成一個蒐集科幻小說新題材的專欄,奇想每期設定題目,如“未來的職業”、“未來的災難”等等,由讀者隨意暢想,寫成短文,在下一期刊發其中的佳作。這些文章沒有故事、人物,不是小說,直截了當地闡發自己的想象。

“奇想”欄目存在了多年,很受讀者歡迎,參與度極高。但出現在裡面的構思,幾乎從未被用來創作科幻小說。它們起於奇想、止於奇想。這類構思本身便擁有獨立自在的價值。《科幻大王》也有“異想天開”欄目,性質、內容與奇想大同小異。

除了科幻迷的奇想外,科幻作家也會在小說創作外,發表這類奇想。在《宇宙的輝煌》一書中,幾位中國科幻作家們集體設想了未來太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視為這類文字的典型。

最有名的智力遊戲類科幻,可能要屬於發表《文明衝突論》的亨廷頓了。他曾經在自己的專著中,虛構了一場中美大戰:越南在北部灣與中國衝突、歐洲聯合俄羅斯、印度進攻中國、日本倒向中國,聯手與美歐對抗。內容之複雜,堪與喬良的末日之門相比。只不過沒有人物、情節,不是小說,又不是正常的專業預測,而是作者的暇想。

其實,在專業科學家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智力遊戲類科幻。受限於科研工具、經費等等,科學家們平時關注的問題,大部分不能變成真正的學術課題。於是,他們便在工作之餘,自由聯想,隨意發揮。有時候寫下自己的構想,便成為智力遊戲類科幻。

智力遊戲類科幻的存在,對作為藝術的科幻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雙方要表達的內容往往十分相近,比如太空旅行、人體改造等等。科幻作家可以從智力遊戲類科幻中尋找靈感,構思。但千萬不能把它當成正常的科學研究,甚至宣稱,某某科學家在研究科幻小說中的某某構想。在科學共同體中,什麼才是真正的科學研究,什麼只是智力遊戲,是有明確界限的。

對於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科幻美術、科幻動漫、科幻廣告來說,科幻迷只是被動的消費者。即使是科幻類電子遊戲,科幻迷也只是表現上參與其間,實際上完全受遊戲製作商的操作。而智力遊戲科幻卻是開放的,全民性,誰都可以參與性。它最大限度地體現了科幻的文化色彩。筆者參加過許多科幻講座,閱讀過許多科幻迷協會自辦的報刊。在這些地方,出現最多的便是智力遊戲類科幻。

智力遊戲類科幻也容易造成一個誤解:把科幻等同於正規的科學研究。雖然從文字表面上,兩者有很多類似,但本質截然不同。科學研究有程式、重實證,要以大量的資料、資料為依據。研究成果發表在正規的學術刊物上,接受科學共同體的檢驗。著作者對研究成果要承擔責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