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還需要尋找其他證據。而考察劉恢的歷官贈官,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按前引“庾稚恭與桓溫書”條注引宋明帝《文章志》,劉恢曾任車騎司馬,贈前將軍。《宋書》卷四零《百官志下》末尾列出一份官品,雲“凡新置不見此條者,隨秩位所視。蓋右所定也。”這缺失的兩字,一般公認為“”二字,則補全後該句為“……蓋右所定也。”也就是說,這是一份西晉官品。而《宋書·百官志》末尾列出西晉官品,並特別指出“凡新置不見此條者,隨秩位所視”,證明劉宋官員品秩是以西晉制度為本的,只有個別新置官員不在西晉官品包含範圍內,才採用“品視某官”的方式標記。同時眾所周知,劉宋官制直接承襲東晉,因此西晉、東晉、劉宋三朝的官品基本可以劃上等號。按照這份官品看,車騎司馬屬於“撫軍以上及持節都督領護長史、司馬”,官第六品,而前將軍則屬於“諸徵、鎮至龍驤將軍”的序列,官第三品。魏晉南朝贈官之制,贈官當與生前居官品級大致相等,第六品的車騎司馬如果沒有特別的表現如死於王事之類,是不可能超贈三品將軍的,而司馬為軍府上佐,車騎又是重號,如果身為車騎司馬的劉恢戰死於外,史書中也應當提及,不可能無聲無息。因此可以推斷是,車騎司馬只是劉恢歷官的某個階段,不是最終任職,其最終任職應當是三品左右的*。
既然說到車騎司馬,那就看看劉恢生活的年代究竟有誰曾任車騎將軍。劉恢受庾翼讚賞,被王濛青目,與袁喬友善,可能還是桓溫的熟人。庾翼是劉恢上司,暫且不論,其他三人年輩應與劉恢相似。按王濛公元三四五年左右(永和初)卒,年三十九,已見前引;袁喬《晉書》卷八三有傳,言平蜀後與桓溫分道擊破隗文、鄧定之叛,尋卒,年三十六;桓溫晉孝武帝公元三七三年(寧康元年)卒,年六十二,劉恢則當生於西晉懷帝公元三一二年(永嘉六年),公元三四五年(永和元年)時三十四歲。據此,則劉恢也應生活於穆帝朝前後,而其為庾翼所知,出仕應早在成康二帝之時。檢《晉書》卷七《成帝、康帝紀》,成帝朝曾任車騎將軍者有郗鑑、南頓王司馬宗、東海王司馬衝,康帝時任車騎將軍的只有庾冰。按劉恢如與桓溫年輩相近,成帝咸和元年尚是十幾歲的少年,不可能任郗鑑或南頓王宗的司馬;東海王衝任車騎將軍在成帝咸和九年(按拜車騎時已十二月,應在公元三三五年(鹹康元年)至公元三四零年(鹹康五年),當時劉恢大概是二十多歲,依其逝世年齡算來比較可能;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任庾冰的司馬,庾冰於康帝公元三四三年(建元元年)加車騎將軍,公元三四三年(建元二年)卒,計算起來當時劉恢應該是三十出頭。但如果三十出頭尚為六品官的話,似乎很難在三十六歲做到三品*,因此該篇採劉恢為東海王衝司馬的說法。東海王衝於成帝公元三三九年(鹹康六年)遷驃騎將軍,公元三四一年(鹹康八年)卒,《文章志》言劉恢為車騎司馬,不言轉驃騎司馬,或未隨府而轉,而是另任他職,或即出都為庾翼僚屬,故庾翼作書與桓溫,贊其才略。然自此以後劉恢任職經歷即難以考證。
到了這裡,讀者暫時放下劉恢,回頭看一下劉惔的任職經歷。《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劉尹在郡”條注引《劉尹別傳》,謂劉惔曾任司徒左長史、侍中、丹陽尹。又《初學記》卷十一引何法盛《晉中興書》雲(《太平御覽》卷二二零所引同):劉恢,字真長。少清峻。與王濛為中書郎。時人以濛比袁曜卿。以恢比荀奉倩。這裡“劉恢”顯然是“劉惔”之誤,則劉惔又曾任中書郎。
按《宋書·百官志》不言司徒長史官品,但言諸公府長史秩千石,從事中郎六百石,而公府從事中郎第六品,意公府長史司馬應不低於第六品。桓溫的謀士郗超自中書侍郎轉司徒左長史,中書侍郎(即中書郎)五品,且於《宋書》所載晉官品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