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他們手中的事業付出多少堅持,努力,愛迪生喜歡發明,蓋茨喜歡程式設計,假如你喜歡打乒乓,我就讓你去打乒乓,你能打成王力勤嗎?假如你喜歡游泳,把你扔到水池裡,你還能成菲爾浦斯不成?前面已經分析過了,放到喜歡的領域只是外因,而拼搏進取是內因,內外結合才會達到極致。我不喜歡有人的動不動就蓋茨怎麼怎麼的,巴菲特怎麼怎麼的,牛頓又怎麼怎麼地,愛因斯坦又怎麼怎麼的。好像因為這些人以前做過什麼,現在跟著做就能成功似的!為何?太沒有自知之明瞭!跟這些人比,配嗎?差距已經大到沒有可比性了,如果你要拿這些大人物作比,起碼得有兩個條件,一。你有他們的堅持與毅力;二。你也是一個大人物。看來找錯比較的物件了。看來還要複習一次,資源=天賦*時間*效率。而三者的優先順序是:時間>;效率>;天賦。天賦不好就不能取得傲世的成就,什麼垃圾理論?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捨本逐末”嗎!
只看到別人取得成就,卻沒有看到別人因取得成就而付出的巨大的代價。有所得必有所失,看到了別人成功的光環,只是別人沒有告訴你成功有多麼辛酸與辛苦而已。擅長的領域不會等待我這個主人去‘滴血認主’,而是要自己創造,把手中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領域的。而他們成功的共性並不是:因為正好步入了自己喜歡的領域而取得了傲世的成就,而是為了得到成果所付出的那份堅持那份努力。這才是他們的共性。沒有了這個,就算扔你去火星,我還不信你還變成火星人了!
有的人不斷地讀著別人的傳記,想從不同的人的那裡獲得成功的經驗,想集眾家之所長,誠然,以鉅子們的成就激勵自己是沒錯的。但我對這種做法一向是嗤之以鼻的,一個人的成功的經驗我們學到就足以自傲了,我一直都認為,勤奮,謙虛,豁達,誠實,堅持,果斷,多才,勇敢,自強,篤信,無私,敬業,節約,樸實,厚道……一個人可以具有的美德真的是數也數不清,但是,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把所有的美德都收入囊中,這樣完美的人已經變成完美的怪物了。我們只需要將一種或者幾種品質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發揮到極致,那麼將取得矚目的成就,一法通,則萬法通,你擁有了一種美德的極致自然會擁有其它品質,而樣樣皆想變成自己的美德,結果必然是樣樣皆不是自己的美德。如果你有好幾十個理想,那麼要麼你已經是成功者,要麼你不會成功。一會兒看這個因為勤奮而成功,一會兒看那個因思考而致富,又一會兒看到別人大起大落而不失信念……這種時候,除了換來幾聲驚歎,最多再加幾句感言!亂花漸欲迷人眼。選擇的餘地多了,反而不知道如何選擇了。老李的觀點:“三代以下之所以無聖人,是因為我們都跟著聖人的屁股轉!”所以牛人的思想也罷,鉅子的經驗也罷,大拿的品德也罷,只要不是自己的,唯一起到的作用僅為——借鑑!偉人的用法中絕不包括‘盲從’這一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雷行迅,君子隱忍以待時,果決以行斷。
風行漫,君子磊落不器,行大事不拘小節。
火炎上,君子虛心以蓄勢。
水圓融,君子處世以智。
山立恆,君子厚重弘毅。
澤涵物,君子包容並蓄。
我在前面講過,舉一反三能夠節省我們很多多餘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善觀善思的大腦。這是一種方法,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既然萬變不離其宗,正好以不變應萬變。末了,再重複一遍。舉一可以反三,觸類可以旁通,見微可以知著。
向左走,向右走;向上看,向下看。
第十三節 適用性越廣 但實用性越差
十三節 適用性越廣 但實用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