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午從懷中取下一塊枯黃紙張,沿著那小道匆匆而行。
小道蜿蜒向上,最終通向了一片遍生野酸棗樹的高崗。
高崗上,一個頭發蓬亂的瘦高個,卸下背後書箱,朝著東方朝陽初升的方向,長長地吸了一口氣。隨著他將這一口氣吸入腹內,他體內頓時傳出陣陣轟鳴之聲,彷彿其體內五臟六腑都在承接這一股吸入腹內的氣,將之練為己用。
蘇午站在高崗邊沿,安靜等候著。
那瘦高個讀書人似是未有察覺到身後來人,如此吸氣呼氣行過數個周天,直至朝陽升上東方天穹之時,他方才停下動作,轉身看向了蘇午。
這讀書人容貌平常,顴骨高聳,一雙深陷在眼窩裡的眼睛卻似點星,聚斂著灼灼亮光。其垂手看著蘇午,亦未有甚麼表示,木著一張臉道:“閣下看來是專門為尋我而來的?
你在此地等候有二三刻了。
是為了甚麼事來尋我?”
感應著讀書人的劫力氣息,蘇午笑著道:“閣下可是名叫鍾遂?”
那讀書人聞言挑了挑眉:“正是。我未曾見過閣下,閣下卻知我名,看來是有人特意請你來尋我?是誰?”
他思維敏捷,幾乎在蘇午話音落地之際,就從蘇午的詢問裡反而尋出了線索,接著向蘇午反問。
蘇午看著對面神色木然,隱隱流露出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孤僻氣質的‘鍾遂’,心裡頗為感慨,未想到‘心聖元神’是那樣疏朗豪縱的性格,這位與‘心聖元神’系出同源的‘素王元神’,卻又是這樣一個孤僻生冷的脾氣。
這位以後會自稱作‘素王’的讀書人,今下性格之所以會如此孤僻生硬,與其妻被厲詭所殺,其一心欲尋得斬殺厲詭之法,必然脫不開干係。
此時的‘鍾遂’,大概已經有些質疑‘天意’的心思生出了。
——蘇午能有這些瞭解,都得益於他此下手裡拿著的這張‘伏藏紙’。
伏藏紙上,曾經書寫過一個讀書人的日記。
“我確是受人之託來尋閣下,那人令我將此物交託閣下手中,稱此物於閣下而言,或有大用。”蘇午將手中枯黃紙張摺疊妥當,遞向了鍾遂,同時道,“希望閣下能對此物善加利用,作出一番成績來。”
鍾遂狐疑地看了看蘇午遞過來的枯黃紙張,又將目光投向蘇午:“我要此物有何用處?我都不知該如何利用此物,又何談‘善加利用’,還要以此物來作出一番成績?
作出甚麼成績?”
他的話,叫蘇午暗暗皺眉。
事情與蘇午想象的已經有些不一樣了。
今時仍舊是一七一五年——康熙五十四年,他原本就該在今年與素王相遇,將伏藏紙轉交給對方,作為對方研究‘正氣符’的載體。
只是原本交託給鍾遂伏藏紙的人,乃是鍾遂居處臨近的一間道觀裡的某個少年道士。
今下的蘇午,自然並非是少年道士的形象,更不是與鍾遂比鄰而居之人,鍾遂從前根本未見過他——莫非這就是導致事情發生變故的主因?
還是說,自己此時終究來得太晚,誤了時辰?
——當下已是康熙五十四年的臘月了,再過不了多久,新年就將來臨。
可是,即便自己來得太晚,更非是原本時空中那個與鍾遂比鄰而居的少年道士,但有些事情終究客觀存在著——鍾遂此時隱隱揣摩到‘正氣符’,總是應有之理,可看當下鍾遂這反應,他都還未到需要伏藏紙承載正氣符的時候,可見他此時對於‘正氣符’還未有甚麼概念!
這又該如何解釋?
蘇午心念轉動著,再次向鍾遂問道:“閣下確實沒有什麼東西,想要書寫在這張紙上?”
他揚了揚手中的伏藏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