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羞恥日記> 第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部分 (1 / 5)

薩爾曼·拉什迪 簡介

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於1947年生於印度孟買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祖父是一位烏爾都語詩人,父親則是劍橋大學商業系的畢業生。14歲時,他被送到英國的格拉比學校讀書。1964年他的父親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那時候正值印巴戰爭。拉什迪繼續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求學,攻讀歷史。

複雜的宗教、文化和社會背景,註定了他對“歷史”、“政治”、“流亡”、“移民”、“混雜”、“文化翻譯”、“邊緣寫作”等問題的熱切關注。

1981年,文學天賦不同凡響的他憑藉第二部小說《午夜之子》獲得了當年英國文壇最高獎項“布克獎”,卻因作品觸怒了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當局禁止在國內發行。此後,其小說《羞恥》又因中傷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以及著名的布托家族,而導致該書不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誹謗罪。

1988年,拉什迪的小說《撒旦詩篇》出版,立即引起巨大爭議,於作者本人也是譭譽參半。故事源於一個傳說,撒旦在伊 斯蘭教聖典《古蘭經》中加入自己的詩文。當天使透露有些經文有問題時,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刪除了那些有問題的經文。小說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薩拉丁兩人從一場空難事故中奇蹟般倖存,並且獲得了神聖和邪惡的力量。

作品描寫了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穿插了對伊 斯蘭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內容。伊 斯蘭教基要主義者領袖抨擊它為瀆神之作。1989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赫·霍梅尼宣佈判處拉什迪死刑,並號召教徒對其採取暗殺行動。迫使拉什迪潛藏多年,過著有警方保護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1998年,伊朗政府宣佈不會支援對拉什迪的死刑判決後,拉什迪終於獲得了自由。 txt小說上傳分享

《羞恥》媒體推薦

拉什迪的作品使我們在絕望的境地產生勇氣,其詩意能夠承受任何最殘酷的東西。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君特·格拉斯“拉什迪事件”是拉什迪作品的最極端的文學批評形式。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

自從拉什迪的《子夜之子》在當時(1981年)喚起一致的欣賞後,盎格魯—撒克遜文學界無人反對他是當今最有天分的小說家之一。 ——米蘭·昆德拉

《羞恥》如果不是被看做小說,而是被看做不易分類的作品可能更有助於欣賞。就像18世紀那些最出色的作品: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伏爾泰的《老實人》,斯特恩《項迪傳》……在我看來,拉什迪是他們的後繼者。拉什迪輕鬆明快的風格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歡樂。 ——美國《紐約時報》

《羞恥》是一個關於編造的、虛構的國家的故事,“一個失敗的夢想”。小說的主題是恥辱和無恥,這兩者都源於現代歷史的暴力。揭露或隱藏,榮耀之事,政黨的紅色迷霧,經濟衰退的*生活,公開的暴力,建立了拉什迪非同尋常的基調。拉什迪用奇異的想象啟迪我們,我們現在必須書寫我們的歷史——如果這樣,我們就能夠進入它,甚至儲存它。 ——英國《衛報》

很少能有政治小說像《羞恥》一樣,強勁有力又充滿巴洛克的具體化風格。它可以理解為寓言、史詩或苛責;歷史與小說水*融,它既是神話又是諷刺詩。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羞恥》編輯推薦

三獲布克文學獎、囊括歐美三十餘項文學大獎。

大陸首次引進,莫言、餘華等中國著名作家權威審定並傾力推薦!

史上身價最昂貴的作家,他曾被迫十餘載潛隱,處處躲避追殺。

世界許多出版人以生命做代價出版他的作品,他的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