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人葛洪簡介> 第31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部分 (1 / 4)

留存著許多有關靈運的傳說、遺蹟,還有專門為紀念他而建的塑像、亭臺,都可以證明這位詩人太守在郡一年的影響之深。

六、樂清足跡

謝靈運在溫州當太守的一年時間裡(422秋…423秋),一邊關心民間百姓疾苦,一邊利用公餘時間遊山玩水,寫詩作文,423年夏天,樂清遭受了一場水災,靈運親臨水災最嚴重的白石等地視察災情,並寫下了《白石巖下徑行田》。

“小邑居易貧,災年民無生”。“莓薔橫海外,蕪穢積頹齡。”

這兩句描述了當年樂清災情之重,太守對災情的關心也溢於言表。

“知淺懼不周。愛深憂在情。饑饉不可久。甘心務經營。”

這兩句太守直抒胸臆,愛民之強烈責任心溢於言表,作為一個地方父母官,他要“甘心務經營”,努力開創新局面。

“千頃帶遠堤。萬里瀉長汀。洲流涓澮合。連統塍埒幷。”

太守以他獨到的慧眼,設想可以在此建一水庫,讓涓流會合於此,既可解旱時水情,又可作水災時蓄水,豈不一事二功?

“雖非楚宮化,荒闕亦黎萌。雖非鄭白渠,每歲望東京。”

他希望,水庫能像衛文公造的楚宮,以及戰國時期的鄭國渠、白渠一樣,造福於民,使這一帶百姓安居樂業。

白石水庫有沒有造成?靈執行田期間肯定有郡守、縣吏陪同的,雖說他因多病當年秋天就告病還鄉,但地方官們定為做出一些實在的舉措的,水庫可能沒有現在的大,但應該是有建成的。唐朝詩人張又新的《白石巖詩》(“白石巖前湖水春,湖邊舊徑有清塵。欲追謝守行田意,千古同憂是雅人。”就是很好的一個佐證。

白石視察水情後,靈運一行又至樂成盤嶼(今磐石)行田,作《行田登海口盤嶼山》。稍後,他來過樂清縣治即今樂清城關,樂清西塔山上的“三高亭”就是為紀念他和王羲之、孟浩然而建的。

隨後,他又遊地胏山(今玉環山),然後從樂清灣入新溪(今清江),吃到了甘美無比的牡蠣(“新溪蠣味偏甘,有過紫溪者”)。後沿新溪溯流而上入芙蓉港,是夜,靈運一行在船上度過,第二天要入斤竹澗遊芙蓉山(即雁蕩山)。

斤竹澗之行,靈運寫了傳世名篇《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復,乘流翫迴轉。

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

我把這首五言詩的大意翻譯如下:

天剛矇矇亮,猿猴鳴叫的聲音劃破了長夜的寂寂,美好的一天又來臨了。山谷裡仍然幽深陰暗,但一絲幽光透自林嵐,看,山岩下偶然顯現的雲兒一忽兒聚攏一起,一忽兒又飄散開來,就在這飄散離合之際,幽光變幻出神秘的五色來。秋花沾露欲溼,露珠在乍現的光亮中閃閃爍爍,晶瑩剔透。

山道逶迤,仰頭只見遮天的險峻山崖,前路或巨石嶙峋或激流深澗或高窄的棧道。澗中常露出一個個小小的高地,流水活潑潑地在它們周圍流轉,水中有鬱綠的浮萍,也有如春天剛發的柳芽般清嫩的菰蒲。

我搬來石塊墊腳為了挹一口飛泉在心,我攀摘青翠的木麻於手,我費了好大的勁採摘到了山坡上一大把紫色的蘭花,多麼高貴的顏色,多麼美麗的花,多麼想把這美好的東西送給和我情趣相投的你(指廬陵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