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東晉名人葛洪簡介> 第35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部分 (3 / 4)

愛馬圖。

約晉愍帝建興二年(314年),他出生在一個佛教徒的家庭裡。幼年時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時,他同一些名士如王蒙、殷融等有來往,並備受賞識。在餘杭山隱居時,他研究《道行般若》等經典。二十五歲出家。其後他回到吳地建立了支山寺。

魏晉時代老莊的玄學極盛行,佛教僧侶有的也加入了清談的行列,佛經也成了名士們的清談之資,而支遁幾乎是這種風氣的代表人物。因而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歡和他來往,並且非常推崇他。在以記載清談家言行為主的《世說新語》中,關於支遁的記載就有四十多條。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談家條件雜揉老釋的僧人,他對於清談家最為宗奉的典籍《莊子》更有獨到的見釋。對於《莊子》的《逍遙遊》篇尤能獨抒己見,曾為當時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賞。

後來他去剡地(今浙江嵊縣)經會稽郡時,與王羲之晤面,王請他住在靈嘉寺。以後移到石城山,立棲光寺。晉哀帝即位(362年)以後,曾屢次派人徵請。他於是又到建康,住在東安寺。在晉京停留將近三年,上書請求回山,哀帝應允並給了他很優厚的饋贈和照顧。太和元年(366年)去世,年五十三歲。

每年農曆四月初四恭逢晉代支遁法師圓寂紀念日。

………【第五十四篇 周顗生】………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晉安城(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渡江後,任荊州刺史,官至尚書左僕射。永昌元年(322年)王敦於荊州舉兵,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王導詣臺待罪,劉隗勸元帝誅滅王家,周顗為王導仗義執言,而王導不知此事。王敦入石頭城後,放縱士卒劫掠,王敦問王導周顗何如?王導沒回答,遂為王敦所殺。事後王導看見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說:“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周顗年方弱冠便入朝為官,宦海之中*數次。先領荊州刺史,與敵軍交戰,大敗。後為吏部尚書,終日醉酒不醒,人稱“三日僕射”,被有司彈劾。又有門生持刀傷人,因此連坐罷官。至太興初年,再被起用,復禮部尚書之職。庾亮曾對周顗說:“大家都拿樂廣跟你相比呢。”周顗很不高興,說:“奈何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意思是說這不是以醜比美嗎?樂光怎麼能跟我相提並論?一次晉元帝大宴群臣,正是酒酣歌熱之際,元帝高興得說:“眾位愛卿,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縱使是堯舜之時也不過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聲答道:“如今的世道怎麼能跟堯舜盛世相比呢?”此人正是周顗。元帝大怒,下詔書將周顗下獄,不日處死。若干天后元帝憤怒平息,才將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卻說:“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沒犯死罪嘛。”當時的宰輔王導非常器重周顗,曾經躺在周顗的腿上指著他的大肚子說:“這裡面有什麼呢?”周顗回答說:“此種空洞無物,但是像你這樣的人,能裝他個幾百個。”王導也不以為忤。後來王敦舉兵,劉隗勸元帝將王氏一族滿門抄斬,司空王匯入朝請罪,恰好遇見正要進宮的周顗,王導叫住周顗說:“伯仁,我們家這幾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連看都沒看他一下,徑自去了。周顗入宮後向元帝進言,備言王導之忠君愛國,決不可錯殺忠良。元帝採納了他的建議,他一高興,又喝多了酒才出來。此時王導還跪在宮門口謝罪,看見周顗出來,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舊不搭理他,只對左右說:“如今殺了這幫賊子,便可換個大官作作。”出宮之後,周顗又上書朝廷,堅持說王導不可殺。而王導卻不知道周顗曾經救過自己,因而非常恨他。

後來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問王導:“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應當位列三司,這是肯定的了。”王導沒吱聲。王敦又說:“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個僕射吧?”王導依舊不答。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