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4 / 4)

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等職。任會稽內史任上,比畫規劃,考察地形,發動民眾,開鑿西起西陵(今西興),經蕭山、錢清、柯橋到郡城的一條人工運河。後又組織民眾修治與此相連線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縱橫交織的水網,使原來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調節水位,保證了農田灌溉之需要。不僅改善了會稽郡的水環境,提高了鑑湖的水利功能,給人以灌溉、舟楫、養殖、漁業之利,且對整個浙東具有交通、物宜、軍事之便。功在一代,澤被千秋。

賀循是晉元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史稱:及西都不守,(荀)組乃遣使移檄天下共勸進。帝欲以組為司徒,以問太常賀循。循曰:“組舊望清重,忠勤顯著,遷訓五品,實允眾望。”於是拜組為司徒。

………【第九篇 桓溫】………

桓溫(公元三一二年至公元三七三年),字元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龍亢鎮)人,相貌溫偉,有奇骨,面有七星,劉惔稱他“眼如紫石稜,須作猥毛磔。”。

幼年喪父,少年結交名流,與劉惔、殷浩齊名。後與庾翼相交,受庾翼推薦,娶晉明帝之女南康長公主為妻,並擔任琅琊內史,歷任徐州刺史、荊州刺史、江州刺史、揚州刺史、徵西將軍、都督天下諸軍事、大司馬等職。

公元三四七年(永和三年)攻滅成漢,收復蜀地,後三次北伐,戰功累累,威名赫赫。公元三六一年至公元三七三年(海西公、簡文帝、孝武帝期間)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後綜合各方利益沒有發難,憂憤而死。

一、枕戈泣血,手刃父仇

“桓溫之父桓彝為蘇峻部將韓晃所害,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仇。至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以為溫備。溫詭稱吊賓,得進,刃彪於廬中,並追二弟殺之。時人稱焉。”摘自《晉書·王敦桓溫列傳》翻譯過來:“桓彝犧牲那年,桓溫只有十五歲,但身為長子,他不得不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一次,他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吃羊肉來醫治,但他們家裡窮,買不起羊肉,桓溫不得不流著淚把最小的弟弟桓衝賣給了賣羊的老闆。這樣的骨肉分離才弄到了一點點羊肉,救了母親的命,解了燃眉之急。這種痛徹心肺的經歷使得小小年紀的桓溫深深體驗到了人世間的艱難和無奈,也讓他對背叛他父親的仇人江播更加恨之入骨。那時,十五歲的桓溫白天拼命掙錢養家,照顧多病的母親和三個弟弟;夜裡,就一個人在園子裡,苦練武功,發誓一定要手刃忘恩負義的江播,為父親報仇。在一面辛勤養家一面刻苦習武的日子裡,桓溫度過了三年艱難的光陰,在他十八歲那年,江播已死,桓溫詐稱弔喪之賓,手刃江播兩子和他的兄弟一人,名聲大振,晉成帝親自召見。”後拜駙馬都尉,琅琊太守,尚明帝長女南康長公主,荊州刺史庾翼與其結為生死之友。後累遷徐州刺史。庾翼死,部下推其子庾愛之代任荊州刺史,朝廷以庾世家族勢力太大,遂以桓溫為荊州刺史,大臣以為桓溫不能牽制庾氏家族在荊州的勢力,後來桓溫到了荊州,驅逐庾愛之,荊州安定。

二、剿滅成漢,統一南方

公元三四五年(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溫出兵伐蜀,使袁喬率二千人為前鋒。他上了表就出發,所以朝廷雖有異議,也無從阻止他了。朝中的議論多以為蜀中地形險阻,路途又遠,桓溫兵力不大,難以取勝。劉惔卻以為必能成功,眾人問他根據何在,他說:“從賭博可知。桓溫賭博的手段極精,非一定能贏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