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瞧你說的,我還能對她們不好?不過父親堅持要辦傳統婚禮,還真是麻煩。容雪就有點不太樂意,她還是想到教堂去舉辦西式婚禮。”
當時,晚清傳統婚禮的很多習俗跟現代不一樣。比如天津的婚禮舉行時間是在晚上,因為古代“婚”與“昏”同,結婚的“婚”與黃昏的“昏”是同一個字。從前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叫做“正不娶、臘不定”,也就是說,正月不舉行婚禮,臘月不定親,因為正月裡頭很忙,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節;臘月裡頭也很忙,所以就不定親。這時候一些其他節日的喜慶氣氛,會把婚禮沖淡了。
自己快要結婚了,李經述才瞭解到,婚禮自古以來是中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大事,正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晚清,舊式包辦婚姻還是佔多數。從婚禮的形式來講,還有很多程式,很多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比如提親,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互相不認識,總要有一個婚姻介紹,這就是提親。從前有專門做這個的媒婆,可是也有很多不是透過媒婆,而是透過介紹人。根據雙方的家世背景和年齡,希望他們能夠結親,不管什麼形式,得透過介紹人來提出,這就是提親,講究門當戶對。
李經述和席慕蘭的介紹人,自然就是盛宣懷。而李經述和容雪的介紹人,李鴻章請了重臣劉坤一。
提親過後,就是合婚。現在這程式基本沒有了,不過在農村很多地方,還有很多人相信這些,也就是要看看結婚雙方的屬相、八字是否相配。在過去有很多迷信的說法,比如夫妻兩人屬相不能犯相,也就是屬相相剋,正所謂“白馬犯青牛,雞猴不到頭”等。另外還要換帖,交換八字,這就叫合婚。
好在李經述的生辰八字和容雪、席慕蘭都很合拍,合婚也就很順利。經過合婚了,就開始相親。當時的相親跟現在不一樣,一般來說,是男方到女方家去,就是要看看對方的相貌。舊時代沒出嫁的女孩兒叫沒出閣,平時看到沒出閣的女孩兒是不容易的,沒出閣的閨女不能出門讓人看,但開明人家也有女方到場的情況,主要是女方審查男方,如相貌、人品、學問,再有透過到家裡去,也看看這個人家的經濟狀況、經濟實力,這是相親。李經述和容雪、席慕蘭等本來就認識了,見過面,這一關也很快過去了。
相親以後,就是放小定。放小定實際上也是男方先小規模地送一些聘禮,一般來說有比較簡單的金銀首飾、衣料,還有一些平常的水禮,多為瓜呀棗呀什麼的,這叫放小定。放小定已經是進入到肯定的階段。
李經述給容雪、席慕蘭下的聘禮是一樣的,有很多貴重物品,包括慈禧太后賜予的一對玉鐲子,一人一個。放小定以後,再下面程式就是擇日,就是選一個良辰吉日。把日子定了以後,就開始要放大定,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去,內容與放小定差不多,但是品種和規模就大得多了。
放大定以後,下面就是女方向男方過嫁妝,這也是一個很隆重的事,過嫁妝隊伍招搖過市,至於多少抬,根據女方家的經濟實力而定,但必須是雙數,少則四抬、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甚至更多。過嫁妝一般來說就是日常用品,比方說傢俱、箱籠、服裝衣料、生活用品,包括銅臉盆、暖壺、痰桶……都要成雙成對,上面都要貼上紅紙。特別富豪的人家,有陪送古玩珍寶、土地和店鋪的。陪送土地怎麼陪送呢?就是用禮盒抬著地契,裡面放幾塊地上的土坯。要是送店鋪呢,就把這個店鋪的匾額臨時摘下來,也隨過嫁妝的隊伍送到男方家去,或奢或儉、或貧或富,是不一樣的。席正甫就送了李經述一家天津的當鋪。
送完嫁妝以後就該迎娶,也叫親迎,李經述就差這一步沒完成了。他了解到,親迎隊伍吹吹打打,在娶親的時候,李經述應該頭戴呢帽,身著袍子、馬褂,十字披紅騎馬,還要抱著白鵝,這個鵝代替的是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