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地區進行出口的,專門化、專業化和機械化的工業化農業體系,說現在的中華人民民主帝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都是一種比較謙虛的說法。
再強大的農業國也不是最落後的工業國的對手。現代中國有些缺心眼的專家胡說八道什麼遊牧文明的先進性,還弄出了什麼這圖騰那圖騰的瘋言瘋語,在復興黨的實踐面前顯得非常的可笑。
復興黨可能沒有詹天佑那樣的了不起的工程設計人員,但是復興黨可是有著兩萬名受過20世紀七十年代水平的中專教育,經過了大量實踐的一線鐵路勘探和工程設計人才的。更何況復興黨還有著別說20世紀初的清末沒有,就是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也沒有的幾十萬經驗豐富的鐵路工程建設人員了。
所以,投入了三百名工程師和六萬多新老鐵路生產建設兵,依託著新建成的秦皇島鋼鐵基地每年三十萬噸的鋼鐵產量和1633年完成建設的范陽機械製造廠提供的大量鐵路工程裝置,鐵道部第六工程局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1636年初,就完成了從新京特區到察哈爾新區的京張鐵路的建設工作。
面對呼嘯而來的火車,蒙古人的表現並沒有比在十八、九世紀同樣面對著火車的印第安人更加英勇和無畏。
能夠在察哈爾地區和喀爾喀地區把多爾袞率領的後金各部和科爾沁蒙古部落打的落荒而逃的林丹汗,聯合了十三個部落,組織了三萬多蒙古“大軍”,悍然向張恆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
可是,面對著用復興六式步槍(莫辛甘納步槍)、復興四式機槍(馬克沁機槍)、火箭筒、多管火箭炮和75毫米野戰炮(施耐德75毫米野炮)全面武裝起來的,實現了連級無線電通訊(手搖式發報機)的五千復興軍一線部隊,林丹汗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特別是當簡易版的,裝載了機槍、火箭筒和火炮的裝甲列車,和復興軍騎兵旅的裝甲馬車配合,一次性殲滅了兩萬多蒙古士兵之後,林丹汗直接派遣了自己的繼承人,拿著傳國璽帶著白馬和白駱駝到達了新京特區,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新皇帝王書輝本人表達了徹底的臣服。
現在的京張鐵路沿線上,已經“重新回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蒙古地區群眾以及到張恆地區進行貿易尚未回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蒙古牧民們,看到呼嘯而過的火車立即五體投地的怪異舉動,已經成了京張鐵路沿線上一道特殊的風景了。
坐在農業部畜牧總局第三分局的專列上,無論是跟著林雨澤上任的察哈爾專區的機關工作人員還是畜牧總局第三分局的幹部和技術員們,他們都能都透過列車的車窗,欣賞到了這一特殊的風景。
安吉斯部是察哈爾蒙古部落中一個非常小的部落。從這個部落的名字“安吉斯”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和一般的蒙古部落不同,這個用耕犁命名的小部落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部落。
要是有人認為蒙古人完全的不進行農業生產,那就是胡說八道了。遊牧民族可不是因為他們喜歡遊牧才遊牧的。完全是因為落後的生產力水平以及極端的外部環境限制了他們向農業文明的邁進,所以他們才不得不選擇了遊牧的生活。
任何物種都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種群的繁衍和擴大,遊牧文明本身對於人口的承受能力是非常脆弱的,所以遊牧民族當然希望可以透過農耕手段獲得穩定的生存資料從而發展和壯大自己的種群。
只不過農業生產活動雖然幾乎沒有任何的技術難度和門檻限制,但是農業生產也是一個需要一個民族成百上千年的積累才能全面掌握的生產技術,所以就像自己的學生後金女真掠奪中原人民為他們種地一樣,蒙古人這個老師,才是開創了掠奪漢人為奴隸的先河的。
從明朝中期就已經開始出現的板升,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