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3部分 (3 / 4)

闊斧雷厲風行的施行職權了。

曹陳二家的婚宴,你單日,我雙日一直持續七天,真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正式的筵席之外還有招待前來觀禮的流水席。所謂流水席,就是前一撥人吃完喝完,後腳才離開,後一撥人便前腳踏進坐席。這些人根本不用敬奉禮金和財物的。

如此的婚宴,在當時糧草緊缺的許昌造成前所未有的轟動。此舉,也是變相的賑濟普通的民眾了,讓普通的民眾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氣氛。

婚宴的最後一天,招待賓客的禮官又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形。這個人一直穿著藍色長衫,一頭黑髮散披肩上,衣飾雖然破舊但是很清潔。禮官之所以對他有印象,是因為其眉清目秀,氣質脫塵清新,行為灑脫不羈。

第一天,禮官看到此人,此人是一臉菜色,走路身體搖晃不已,很顯然是飢餓所致。

此人沒有拜帖,也沒有敬奉賀禮,也沒有進入流水席,卻徑直走向貴賓席就坐。參加婚宴,在流水席就餐的普通人不需要在捲紙上留下姓名,而在貴賓席就餐就需要留下自己的姓名了。此人的行為真夠出格的。

此人一滴酒都未喝,吃相端莊優雅,好像他自己是貴賓一般,其他人好像不存在一樣。

本來禮官想詢問此人的,可是他看到絹紙上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型“禰衡”二字,便放過此人了,任由其自行離去。

禮官不認識此人,也沒有聽說過此人,只是那兩個字寫的太漂亮了,可以說是他有生以來看到的最美的字型啊。

從相貌,行為到字型,禮官無法不對此人印象深刻啊。禮官感到很奇怪,自從獻帝從洛陽遷徙到許昌,曹操就以獻帝的名義頒佈“招賢令”廣招天下英才。為什麼此人不去應招呢?此人僅憑近乎完美的字型,就可以謀取一官半職啊。禮官對禰衡的行為感到不理解。也因為他愛才之念,所以他才縱容禰衡出入正式的筵席,不聞不問。

第三百一十八章 婚宴上三傑相識

第三天,禰衡的氣色比前二天好很多,這是營養豐富的菜餚滋補的結果啊。這次,他巧合的和渤海郡太守孔融以及曹軍守城軍隊主薄楊修同坐一席。當筵席即將結束時,禰衡在絹紙寫下自己的名字,他身旁的孔融正好看到。

孔融看到如此飄逸俊美的字型,當時就驚呼起來:“德祖,你快來看這位先生的字型……。”

孔融口中的“德祖”就是楊修。楊修,字德祖,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以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聞名於世。

孔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以“孔融讓梨”流傳於世。孔融乃是三國時期一代名儒,繼蔡邕之後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

文如其人,孔融的性格也是剛正不阿,不屈權貴,常有驚人之語。

楊修是和父親楊彪跟隨獻帝一同來到許昌的,而孔融是跟隨劉備軍隊從渤海郡趕來許昌朝見獻帝的,等劉備率軍開拔到前線,孔融便被留在許昌了。楊修和禰衡年紀差不多,都是二十出頭,而孔融已經年過四旬了。

物以類聚,人以族分,性情和愛好相近之人,年紀不是障礙,於是楊修和孔融可是一見如故啊。自從相識後,他們一有空閒,便聚在一起海闊天空的聊侃。二人都是學識淵博,一聊就是大半夜啊,相當的投機。在投機中,二人的友情日漸加深。

楊修聽到孔融的驚呼和讚美,便探過身體觀看絹紙上的字型。字型果然近乎完美,極具收藏價值。

“禰衡?可是寫 《鸚鵡賦》 的禰正平?”楊修目光炯炯的盯著年輕人問道。那神情就如色狼看到一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