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衡作者王充簡介> 第13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6部分 (2 / 5)

天下大治也太過分,使得太平之世斷絕而無法延續下去。

恢國篇第五八

【題解】

本篇是《宣漢篇》的續篇。王充在本書《須頌篇》中說:“《宣漢》之篇,論漢已有聖帝,治已太平。《恢國》之篇,極論漢德非常,實然乃在百代之上。”在本篇中,王充把漢代統治者的功績與道德和古代統治者作了簡單的歷史對比,進一步對漢代的功業展開論述,以駁斥俗儒厚古薄今的觀點。王充寫本篇的目的是:“《宣漢》之篇,高漢於周,擬漢過周,論者未極也。恢而極之,彌見漢奇。”恢,即是弘大之意;國,指漢朝。

【原文】

58·1顏淵喟然嘆曰(1):“仰之彌高(2),鑽之彌堅(3)。”此言顏淵學於孔子,積累歲月,見道彌深也。《宣漢》之篇;高漢於周,擬漢過周,論者未極也。恢而極之(4),彌見漢奇。夫經熟講者,要妙乃見;國極論者,恢奇彌出。恢論漢國,在百代之上,審矣。何以驗之?

【註釋】

(1)喟(kuì潰)然:慨嘆的樣子。

(2)之:代指孔子的學問。

(3)引文參見《論語·子罕》。

(4)恢:弘大。這裡指充分發揮、論述。

【譯文】

顏淵感嘆說:“仰慕老師的學問崇高無比,越鑽研它越覺得艱深。”這是說顏淵向孔子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就發現學問越加艱深。在《宣漢篇》中,把漢代的地位放在周代之上,把漢代比擬超過了周代,但論述的人還沒有把話說盡。如果充分論述把話說盡,更能看到漢代的功業傑出。對經書反覆熟讀,才能發現其中精微的道理;對一個朝代越是充分論述,它的傑出之處就越顯著。對漢代充分加以論述,它的地位在歷代之上,就很清楚了。怎樣來證明這一點呢?

【原文】

58·2黃帝有涿鹿之戰(1),堯有丹水之師(2),舜時有苗不服(3),夏啟有扈叛逆(4),高宗伐鬼方(5),三年克之(6),周成王管、蔡悖亂(7),周公東征(8)。前代皆然,漢不聞此。高祖之時,陳狶反(9),彭越叛(10),治始安也。孝景之時(11),吳、楚興兵(12),怨晁錯也(13)。匈奴時擾(14),正朔不及(15),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此則漢之威盛,莫敢犯也。

【註釋】

(1)涿鹿:古山名,在今河北涿鹿縣東南。涿鹿之戰:傳說黃帝曾與蚩尤在琢鹿山附近交戰。參見《史記·五帝本紀》。

(2)丹水:參見26·2注(2)。

(3)有苗:即三苗。參見8·7注(1)。有苗不服:參見26·2注(3)“舜徵有苗”條。

(4)啟:參見28·30注(6)。有鹿(hù戶):有扈氏,古國名,在今陝西銅川至戶縣一帶。有扈叛逆:傳說啟即帝位,有扈氏不滿,啟興兵打敗有扈。參見《史記·夏本紀》。

(5)高宗:殷高宗武丁。參見4·4注(21)。鬼方:古族名,亦稱鬼方蠻。一說殷周時活動於今陝西、山西北境,為殷周的強敵。一說其方位不能定,西南北三方荒遠之夷,皆可稱鬼方之名。高宗伐鬼方:殷武丁時,曾和鬼方發生三年的長期戰爭,在周的先人的幫助下才阻止了鬼方的侵襲。

(6)事見《周易·既濟》九三爻辭、今本《竹書紀年》。

(7)周成王:參見3·2注(11)。管、蔡:即管叔和蔡叔。參見42·10注(5)。悖(bèi倍)亂:叛亂。

(8)周公東征:參見42·10注(5)“管蔡篡畔”條。

(9)陳狶:即陳豨(xī西),西漢初趙王張敖的相,後起兵反對漢朝中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