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萬噸級的戰列艦,一貫摳門的帝國海軍自然也捨不得購買新艦,只是從美國購買有兩艘舊型號的前無畏戰列艦,大修翻新一下即可。…;
軍費有限,陸軍那邊消耗極大,帝國海軍能有軍費就算是謝天謝地了,自然是一分錢扳成兩半使,儘量花小錢多辦點事,現在專門盯著南海跑,再守著新幾內亞和加羅林群島、廖內群島就算是為帝國立下大功。
如今倒是真能賺著便宜,只是這麼擴張下去,以後必定要和日本海軍決戰,此事倒也是一個陰影,別看日本海軍也就是70萬噸的排水總量,隨便挑出四艘戰列艦加四艘巡洋艦就能將帝國三十七艘巡洋艦都轟成碎泥。
帝國的這些巡洋艦,很多都只是早已淘汰的龜甲艦,因為技術限制,帝國現在也只能大規模製造這樣的輕裝甲巡洋艦。
強權即是公理。
雖然很多東西都是中國人的,可沒有武力是要不回來,靠談判解決雙邊問題簡直是最懦弱和最無知的幻想,袁世凱當年要不回來的,蔣介石當年要不回來的那些東西,此時的帝國也要不回來,帝國只是比袁蔣更奸詐而已。
大英帝國不願意歸還香港,德意志帝國不願意歸還膠澳,想收回來的唯一辦法就只能是開戰而已,一旦大英帝國將藏南正式劃歸印度,想收回來也只能靠戰爭說話。
沒有戰爭,你收不回任何實際的領土。
帝國的優點在於奸詐。
當初德國既無意歸還膠澳,也無意轉讓膠濟鐵路的所有權,帝國“悍然”決定將中央鐵路總公司的50%路權都和德國公司合股經營,對等換回膠濟鐵路的1/2所有權。
帝國鐵路大計劃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橫一縱,一縱是從哈爾濱到南寧,將東北鐵路、京奉鐵路、京漢鐵路和漢桂鐵路都聯絡成一條縱線,一橫則從青島到濟南,從濟南沿黃河南岸經開封、鄭州、洛陽、西安、蘭州到新疆。
橫線又稱之為大陸鐵路,整條鐵路線和陝甘寧晉豫川的鐵路權都歸屬中央鐵路總公司所有。聯通內外蒙的兩條鐵路線也歸屬中央鐵路總公司。
從1911年至1914年,中央鐵路總公司在和法俄合作的同時,同德意志鐵路公司在內7家鐵路公司分開簽署合股經營協議,由德國14家銀行總計貸款7300萬英鎊用於修建鐵路。
這一階段的帝國鐵路工程太多,本國的技術人員和實力根本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鐵路計劃,超過30%的鐵路線都是靠德國公司支撐。
強權即公理,不靠戰爭是收不回任何東西的。
所以在這些鐵路陸續修建完成後。1914年9月,帝國迫不及待的和德國宣戰,收回膠澳的同時也將這些鐵路全部收歸國有。
從1905年開始。德國在工業革命進入頂峰後逐步轉向對外投資,其在華投資規模日益擴大,在1914年。德國對外投資總額約為264億德國馬克,約合13億英鎊,其中約有1/4集中在東三省和中國其他地區,如今都已經變成了帝國的國有資產。
雖然在德國公使辛裡平離開中國之前,帝國內閣總理唐紹儀和辛裡平簽訂了一份密約,約定如果德國戰勝,帝國將會完整的歸還這些財產,如果德國戰敗,德國承認這些財產正式歸屬中國,以避免德國戰敗後。這些資產被英法俄日等國竊取瓜分,造成對中德兩國都極為不利的局面。
帝國只是奸詐而已。
一邊積極參加對德戰爭,一邊和德國達成了秘密協約,帝國將會以正式的名義佔領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並保證德僑和德國海外資產的安全。如果德國戰敗,帝國將會對德國網開一面,以和平友好之姿態分享海外殖民地,如果德國戰勝,帝國將非常漂亮的完璧歸趙。…;
所以,除了在和德國遠東艦隊的交戰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