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準來那種標準化的文章。幾條故事跟著上來,馬斌就可以對某些別人反對或者是別人贊成的內容進行批評或者讚揚。有的時候還引起了個別觀眾的抗議,強烈地反對,比如狗碰著人了,狗主人卻讓人下跪,馬斌批評了,結果有些觀眾就說狗的價值就是比別人家的孩子重要。人命不如狗命,利益已經徹底多元化了,所以你的節目就想辦法支起一個平臺,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商量著辦。讓不同的意見經過溝通之後,達到共存,是一種寬容的共存,這就是和諧。
說得好,一種寬容的共存,這就是和諧。
這就是哈學勝理解和諧的一種態度。至少,在他這塊平臺上,共存,而不是壓制一方;溝通,而不是堵住一方;商量,而不是雙方對峙。
那有沒有觀眾批評你們的時候呢?
當然有啊。不論我們出現什麼錯誤,甚至有些不是錯誤但觀眾認為是錯誤的,都會在簡訊上、在來信中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而且,多數人還會在網上提出一些建議和看法,網友們是非常認真、非常誠懇的,我們也一定要認真對待。
是的,事後態度非常重要,不能是節目播出了就算是完事,不問不管,不顧當事人的今後。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觀眾,今後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他們仍然是我們的觀眾。哈學勝這種對待網民的態度,也讓我們不得不敬佩。
網民是屬於什麼性質?好像目前還有人真不明白,其實,網民們有著一種強烈的正義感和“不可得罪”的社會現象,他們愛憎分明,敢說敢寫, 敢“拍磚”,他們會群起而保護弱者,他們會群起而進攻強者。他們會參與社會活動,他們會發起“慈善活動”,他們會發起“救助行動”,他們也會發起“人肉搜尋”行動,他們會發出“通輯令”去追擊“惡人”,他們誰和誰也不見面,但他們卻能團結到像一個人那樣的心齊。
他們瘋狂與理智共存,他們激情與冷靜同在,他們的“點選”是認真的,他們的“瀏覽”是仔細的,他們甚至一夜不眠地堅守著自己的理論陣地,沒有人能比網民更關注我們這個社會了。可有些人卻往往不在意他們,但那個時候哈學勝卻對網民的態度十分重視,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們的電視人什麼時候能夠學會尊重網上的民意呢?
特別是當網路中的“群”出現時,這些民眾更是聚合到一起,“群”的成員們開始聚會了,於是新的活動與策劃就開始了。到現在,在北京的某個歌廳大樓,已經成為“群”的成員們經常聚會的地點了,在同一時間裡,你可以看到有眾多的“群”的成員們,在房間裡唱著歌,交談著網路上的生活。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哈學勝說《第一時間》(4)
什麼是生活?
生活就是一個網路。
什麼是網路?
網路就是你我他的電腦上的聯合。
網路帶來夢想,
網路帶來歡樂,
網路帶來成功,
網路帶來新的生活。
E網打盡,
我們打撈生活。
網路,就像是一架彩虹,你能順著它的拱形爬到頂端,去欣賞那五光十色的美景。但是,只要你往前多走一步,就會順其而下,跌入那萬丈的深淵。
觀眾這兩個字的定義,是很中性的,只要對方是自然人,那就是觀眾,就算是犯罪分子,只要他在看電視,他也是觀眾。電視,就是這麼有意思,你沒有權利不讓別人看電視,因為你做電視節目就是讓人看的,讓所有的人。但你也沒有權利非讓別人看你的電視,因為如果你做的節目不能讓人喜歡,他們自然就不看。
《第一時間》的“事後態度”,會讓我們覺得很人文,很人性。
某城市電視臺,有一個收視率比較高的宣傳社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