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去大明湖怎麼乘坐地鐵> 第499章 為了告別的巡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99章 為了告別的巡視 (2 / 3)

系之後,他才陸續往這裡安置了一千戶移民,大約開墾了一萬畝水田,五萬畝旱地,基本上已經不需要再從海參崴運送糧食過來了。

但是,對於經營這麼一個大的島來說,加上守軍家眷,還不到兩千戶人家,無異是杯水車薪,難怪會被南邊的倭國惦記。

五月初,北海艦隊的徐勇也帶領一艦二船送了部分人員和物資來了。

遼王和北島上的軍民共同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後,又帶上徐勇的船隻,沿著庫頁海峽北上庫頁島。

他在臨走的時候,終於想起來剛上島時對劉興的承諾,吩咐劉江在年底前再送兩千戶內地移民在此安置,又讓警衛排長海獅回趟老家組織五百戶赫哲族人到北島落戶。

這北島地大物博,氣候四季分明,可比不能種莊稼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強多了,而且適合牧馬放羊的坡地也比較多。

赫哲人好多習慣和苦夷人相近,平時也比較好相處。

海獅也因此搖身一變,火速成為了千戶,負責協助劉興鎮守庫頁衛。劉興的待遇也上提了一級,升任指揮同知。

庫頁島極其荒涼,更重要的是交通極為不便。

遼王只是在庫頁島上稍加逗留,就抵達黑龍江口的廟街城,看望了在這裡堅守的廟街衛指揮僉事康興等人。

廟街原名奴爾幹,女真語意為風景如畫,曾經是元朝徵東元帥府駐地,城內至今住有數百戶蒙古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正是這些蒙古人的祖先曾經代表蒙元政府進駐過海峽對面的庫頁島,同時也是代表華夏中原政權對庫頁島進行第一次有效管轄,也是最後一次有效管轄。

後來的大明和滿清對庫頁島的統治都是羈縻而已,連收貂皮都是讓島上的人主動送過來。以至於後來的老毛子和倭寇都跑到庫頁島上建立哨所一百多年了,滿清竟然都還不知道。你能說這叫有效統治嗎?

遼王穿越後,出於彌補歷史的遺憾,派出心腹大將易信專門經營了黑龍江口好幾年。

在易信的努力下,這裡的蒙古人迅速歸順了大明,對周圍的各個部落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周邊五百里內的上千戶赫哲人,方圓千里內其他零零散散的部落百姓,也都相繼歸附大明。

為了加強對這裡的服務與管理,遼王正式在這裡設立了廟街衛,派了廣寧中護衛中的蒙古千戶康興擔任廟街衛指揮僉事,接替易興鎮守黑龍江口和庫頁島北部地區。

晉商已經派人在這裡建了一個買賣城,也就是集市,主要用遼東生產的生活用品換取當地人獵取的貂皮、熊皮等土特產,深受當地人的歡迎。

隨著雙方關係的進一步融洽,易信重修的永寧寺香火日益旺盛,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也接受了寺裡面供奉的觀音娘娘。

目前廟街衛除了四百名駐防官兵及家眷外,登記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萬人的樣子。

考慮到這裡的氣候,幾乎沒有春秋,夏季也很短暫,不能生產糧食,卻大半年要結冰飄雪,有這些人口已經不算少了。要知道到了後世老毛子經營下的廟街也不過兩萬。

因此遼王對廟街的現狀還是基本滿意的。

閏五月底,遼王乘快船溯黑龍江西進,抵達伯力衛巡視。

這裡地處外三江平原,情況要比廟街好得多。

外三江平原也是凍土形成的黑土地,是正兒八經適合農墾的膏腴之地,不僅有遼王府建立的一個勞改農場,還有魯商承包的農場。

城內不僅建有買賣城和寺廟,還建了一個小學堂和書店。方圓五百里的部落百姓慢慢向這裡靠攏,加上這裡的罪犯、移民和駐軍,已經有了四、五萬人,煙火氣息越來越濃。

遼王本來還想繼續西進,到富錦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