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聖上登基,二十年來兢兢業業,一心為國,從不敢有半分怠慢,翫忽職守。老夫從不結交權貴,外戚,自始至終和聖上共進退。在京都就那麼幾家看老夫不順眼,和老夫有過節,一旦我出事,聖上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所以老夫在京都是最安全。再說了,哪朝哪代的皇帝不是對京都控制嚴密,說不定門口一個擺小攤的及時皇帝的人,你說誰還敢妄為!”
鐵慕青算是明白了,這大宇朝的皇帝,利用了李大人啊,李大人就是皇帝手裡的一杆槍,指哪打哪。不過皇帝吩咐李大人做的事情,都是明面上的屬於陽謀,對別人說這李大人是我皇帝的人。而李大人呢,利用皇帝的信任,成就他自己的一世清貴人生。從這個角度來說吧,兩人也是屬於互相利用的成分居多,但願他們君臣相宜的局面一直能持續下去吧。
“李大人高義,小女子欽佩不已。皇帝信任李大人,證明應該是個明君,但是我們大宇朝為什麼還會經常被關外的匈奴,頻頻寇邊,四處擾民,石蘭縣,青山縣,鳳鳴縣等幾個邊陲小鎮,紛紛受到侵擾,哪就都有被匈奴殺害的人,但每次的抵抗不積極,只是在城牆把持住,但好像很少打出去。”鐵慕青好奇問道。
“千軍易得,良將難求啊!”李大人短短地四個字,充滿了無奈和悲慼,
“大宇朝地大人廣,怎麼會是這樣呢?”鐵慕青繼續問道,秀美的兩道彎彎眉梢,帶著英氣。
“還不是大宇朝建國的太祖皇帝是前朝武將,為了抑制武將專權,重文輕武,很多人只好棄武從文,將帥人數,屈指可數。但是我大宇朝,自詡為天朝上國,但是西北有匈奴,西南有苗藏土族,東邊沿海部分還有倭寇侵擾。每一個精通用兵之道,而且又忠心耿耿的將帥都已經派出去鎮守邊關禦敵了。朝中,武將本就稀缺,現在有很多在外面。很多迂腐不堪的文人,時不時地彈劾他們,所以被牽制了手腳。就拿這次來說吧,西北邊陲的最高統將士陳清明,為國鎮守邊關十餘載,兢兢業業,還不是被一個小小的糧草司林元慶給逼的沒有辦法,就因為林元慶,淑妃在朝中有人,控制一部分御史的口舌,才會限於這樣的被動的局面。”李大人把鐵慕青當成救命恩人,也不隱瞞這個事情。
在李大人內心,還是希望鐵慕青留下來,幫他,自然要以誠相待。
第十四章 變通
昨天寫的第十三章,章節名寫成第十二章了,這還是小事,不知道為什麼昨天第十三章居然被審查,天地良心啊,七星草,一沒有寫反動言語,而且內容都是非常和諧的,咋就會被審查呢!百思不得其解,準備週一問編輯!
繼續求推薦,收藏,評價!
還真被鐵慕青猜對了,這大宇朝還真是窩囊,居然和中國古代的宋朝差不多,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皇帝;局勢穩定下來,臥榻之側豈能容他人酣睡,杯酒釋兵權,收回兵權,重視文臣,抑制武臣,整個宋朝都是這個基調。這下武臣權力大大削弱,文臣勢力見長。那些沒有見識過真正殘酷場面的文臣,只知道紙上談兵,指手畫腳,大大抑制了軍隊的戰鬥力。
又是一個富而不強的朝代啊,國家雖然富有,但對外沒有足夠的武力威懾,所以只能引來拆糧虎豹,頻頻寇邊,吃得滿嘴流油之後,搖搖尾巴離開。
這是朝代的屬性,是整個朝代的基調。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改變的。李大人既然能說出這樣的話,就知道李大人已經盡力了,只是孤掌難鳴,改變不了當代的局勢,只能用他的之力,儘量保住那些武將,不能讓他們流血流汗又流淚啊。
鐵慕青不想再說下去了,因為說了也沒有用。
胡嘯的動作很快,根據每個人的身材,各買了三套衣服,其中還有三套女裝,是給鐵慕青的。因為鐵慕青一直蒙著面,胡嘯猜測鐵慕青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