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 124 章 (2 / 5)

言,倒也不是甚新鮮詞彙。

早在春秋時期,魯文公就想勸服兩個股肱大臣搬去旁處居住,好把他們的地盤騰出來擴建宮室,當然,這是統治階層面對公卿的拆法。

在亂世數百年間,列國豪強勳貴隨意尋個由頭,或連由頭也不尋,直接派出家臣打手將庶民與家當一道扔出去,將他們的茅草屋就地推倒、以興建苑囿別居之事,實在數不勝數。

這時期的拆遷,正是讓百姓談之色變的“強佔民屋民田”。

不過,龐大帝國的君主嬴政,自然不是那等以勢欺民之人,為收攏民心秉護大秦,他與韓非商議出一個法子,以一道朝廷補償的詔書,擊退了百姓們的隱憂:

凡劃入主道規劃線內之家,朝廷皆會派出官吏丈量房屋尺寸、核實稼穡農桑作物,在以錢糧如數補償作物損失後,還會為百姓在咸陽重建房屋,在此期間,朝廷將搭建臨時草木棚安置百姓。

這補償條款若在後世人看來,不過是單純按一比一賠償罷了,對拆遷戶而言無利可賺,甚至,隨著主道的擴寬,朝廷為他們新建的房屋,可能地段還不如現在的好——放在後世,進場的開發商估計簽約率連10都達不到。

但這是等級森嚴、庶民活得千難萬難、特權階層可以隨心所欲的封建時代,百姓們並不懂後世經濟學思維或房地產理論,朝廷下了令,他們自然要乖乖遷走。

而嬴政親手擬寫的這道詔令,對兩千多年前的他們而言,真真是陛下前無古人之體恤愛民創舉!

要知道,在秦國官田制的土地形勢下,除了獲得爵位分封之人,百姓們只擁有土地的試用期,此番擴路佔用的民田,本就歸屬朝廷所有,縱便朝廷不賠償農作物,也是佔了情理的。

再者,千百年來他們的祖祖輩輩,只聽過權貴王族強佔民居的;

哪有人聽過:佔完民居後,朝廷不但搭建棚子安置他們、賠償官田中的稼穡農桑損失,竟還會為他們重建房屋的?

一時之間,咸陽被拆遷的百姓與未被拆遷的百姓,皆面帶喜色交相稱讚著:我大秦陛下,真乃萬世未有之聖君也!

八月,隱居於齊地偏僻海島的齊國大儒浮丘伯,聽聞此事唏噓不已,次日便親率三百弟子

()跋山涉水,前往當年姜尚公所築之琅琊臺,於此間巨石上,刻下令後世千年津津樂道的《刻琅琊碑》——

“始皇帝徳才高叡,雄才大略,以強兵一統四海,以仁義聞頌天下,創民屋民田補償制以作則千年,實乃千古至聖至明之君也!”

同年,荀子親傳門人浮丘伯,帶三百儒生入秦。

值得一提的是,在嬴政與浮丘伯諸人對談一番後,很快便驚喜地發現:

這一派繼承了荀子批判性思想的儒者,遵循的,並非淳于越等人提倡的“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儒法;

他們遵循的,乃是荀子提出的“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之儒法,竟在無形中,契合了大秦如今施行的儒皮法骨之道!

荀卿,為大秦貢獻多矣!

跟著扶蘇前來城中觀看修路的明赫,已再一次被古人的智慧所震驚:秦朝,竟有下水道排水系統!

戴著簡易口罩防灰、只露出兩隻眼睛的他,此刻正好奇地看著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一節節七八十公分長的五角形陶管,拼接成一整段長長的“寬水管”,規規整整地擺在挖好的壕溝中。

他不由悄悄跟系統嘀咕道,“統子,我覺得古代工匠的智慧比我強多了,還好我前世的考大學的競爭對手不是他們太牛了,華夏竟然在遙遠的秦朝就有下水道了,嘖嘖”

系統急忙搜尋出資料,解釋道,“宿主,你又誤會了,早在秦國之前的兩千多年,華夏就有下水道了!後世考古學界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