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40部分 (3 / 4)

罵張元愚蠢,為什麼不將石堅引到岸上作戰。張元也在叫苦,現在不是他不能放棄沿海,而是馬上就到了收穫第二季壯莊稼的時候。而宋朝百姓開耕的土地,大多在沿海的平原地帶,不能放棄。

因此明知道石堅的幾次小刀子割得又狠又準,可沒有辦法,張元也在等。他在等到二月末,第二季水稻成熟,那麼有了這收成,那麼一兩年內他就可以不為糧食發愁,那麼也可以與石堅慢慢地遊鬥。

但石堅也知道他這一點,可石堅並沒有阻止,就連在北部地區一些土著人偷偷收割莊稼,他也沒有派士兵上岸騷擾。而讓他們安心將莊稼收割起來,向內陸運輸進去。

對宮裡公公提出的問,石堅答道:“我們現在也沒有人收割,這些莊稼可全是我們宋朝的莊稼,暫且讓他們收割,寄存在他們哪裡。以後還是我們大宋的,免得在田地爛掉的好。”

然後石堅叫這兩個公公將這些俘虜全部押到宋朝,他也要開始進入決戰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target=〃_blank〃》)

第四百十章 挺進

時候張元也遇到了他最大的信任危機。一開始在他勢如破竹,迅速將大洋島佔領,他的威信也達到了最高峰。

就是野利仁榮留下的那幾百潛入到大洋島的敢死隊,也對張元生氣歸生氣,可也不得不對他信任。

但是石堅在大海上大破潘:的船隊,從此海洋失守,就開始駐定了他們大陸地上的被動。然後石堅一刀刀的割下去,也許石堅認為是小傷口,而在他們看來可都是大傷口。

西夏的党項人開始對張元產生懷,象這樣他還能將石堅消滅麼?還能將大宋瓦解麼?這個懷疑一產生,他們就會再次想起張元背叛元昊的故事。

然後就是契丹人,這次蕭虛列也很惱火,沒有將石堅的軍隊消滅多少,反而契丹自己丟失了幾千士兵。如果按照原來的計劃,他們將沿岸放棄,將石堅的軍隊引上岸,利用這些騎兵的衝擊。這樣也比石堅用小刀子割好得多。

他也明白張元這是想搶收這一季糧食,但蕭虛列更表示懷,現堆在各處的糧食,不要說他們四萬契丹大軍,就是再來個四萬大軍,也夠吃個三年四年。也不要說將石堅拖個三四年,就是拖一個兩年,也達到了目標了。他可不知道張元的野心,張元想做土皇帝,那得必須在土著人心目中樹立威信,那麼他怎可能丟下土著人不顧?如果顧上他們,就必須要有大量地糧食,所以張元讓石堅割了幾下刀子後,還得硬挺著。

但張元也開始將糧食向內陸地區轉移,俺在海邊上鬥不過你,讓你遠你,行麼?但到了內陸他就是石堅對手了嗎?

連張元自己也不知道,他雖然有謀劃的本事,而且元昊幾次大捷,他都參預進來了,並且在中間立下大功。但謀劃歸謀劃,指揮歸指揮,否則最後坐皇帝地是劉邦,而不是張良?他的威望不能將眾人彈壓,就是給他再多的人,卻不能使他們的心悅誠服。

石堅再次將船隊調到東南岸一帶。這時候已經進入了二月,從大海地船帆的桅杆上望去,可以看到沿岸的水稻一片金黃。這是第一季的水稻開始成熟。

石堅來到這世界,所做地兩件近乎雞肋的事情。一就是花了無數的功夫研製的包甲船,也不能說它沒有作用,但用途不大,在他的各種發明中,這種包甲船作用是最小的一種。還有就是雙季稻。石堅在上面也用了無數地心血。增產是增產了,不能說它一點產量也沒有增加。而且一開始效果很好。但是農民迅速地發現了一點,那就是這種雙季稻十分撥田力。現在沒有化肥,許多土地不要說種雙季稻,就是種單季稻後,長久下去,將田力採完後,不得不休耕,也就是荒廢幾年後,等田力恢復了再耕種。

然而沒有想到這種雙季稻家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